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墊江縣牡丹村第一書記黃科講述牡丹產業發展歷程——

春來賞花秋賣丹皮 一朵牡丹花四季都搶手

2024年04月02日07:4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3月27日,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村愷之峰景區,游人如織。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人物名片

黃科 墊江縣審計局經濟責任審計科三級主任科員,太平鎮牡丹村駐村第一書記

牡丹村簡介>>>

牡丹村位於太平鎮明月山下,種植牡丹為全村的龍頭產業,距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境內有愷之峰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太平湖、太平禪院等多處人文自然景觀。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先后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市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文明旅游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

牡丹花開,相約墊江!又到了牡丹盛開的季節。最近,我們愷之峰景區數千畝牡丹競相開放,紅的像火、白的似玉、粉的像霞,前來觀賞的游客多得不得了,每天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歡迎大家都來我們牡丹村耍!

我們牡丹村因種植牡丹而得名,是墊江牡丹的核心種植區,目前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我作為土生土長的墊江人,自然也喜愛牡丹花。今天,我就當一次“護花使者”,為你們講講牡丹花開的故事。

山間長出“丹皮之鄉”

說起牡丹,大家一定都會想起河南洛陽、山東菏澤。我們墊江其實跟它們一樣,都是國內重點牡丹旅游觀賞地。

要說不同,洛陽牡丹、菏澤牡丹屬於精心培育的“宮廷牡丹”,在古代多用於皇家觀賞,它們開花較晚,觀賞性更強。我們墊江牡丹歷來生長於山野之間,遍開在叢林溝壑之中,開花早,花型較小,更有野趣。

所以,我們的牡丹,一開始不是拿來觀賞的,而是制成丹皮銷售,是村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丹皮是一種中藥材,是將牡丹根挖出,去筋骨、去根須后,再晒干而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我們牡丹村的丹皮在全國都出名,早在1962年就被原商業部評為全國質量最佳丹皮,2010年墊江(牡丹村)丹皮獲國家地理標志,因此我們牡丹村也是中國藥用牡丹良種基地和出口丹皮種植基地,素有“丹皮之鄉”的美譽,盛產的丹皮在上個世紀就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長期以來,我們牡丹村家家戶戶種牡丹,平均每戶種植兩三畝。由於品質好,每到11月份收丹皮的季節,各地收購商陸續涌進村裡,挨家挨戶上門收購,前來收購的車輛擠得水泄不通。

近兩年,丹皮價格持續走高,去年價格幾乎翻倍,每斤漲到80元左右,一畝就能收入五六萬元,老百姓們高興得很。

南北牡丹齊聚於此

由於隻取根不要花,我們的牡丹花也在山中“孤芳自賞”了上千年。2000年,鎮上決定開發牡丹的觀賞價值,流轉村民的土地,搞牡丹旅游。

當時,這可以說是一個大膽的決定,畢竟那時根本沒有鄉村旅游這一說法。所以,老百姓意見很大,“人家都是往城頭跑,誰會來農村耍?”“不挖丹皮,我們靠什麼賺錢?”

為了給村民做工作,讓他們把土地流轉出來,干部們嘴皮子都要磨破了,門檻都要踏平了,最終還是把太平牡丹園建了起來,搞起了牡丹旅游節。

但我們的牡丹主要做藥用,觀賞價值比不上北方的宮廷牡丹,花期也短,僅有20余天。近年來,為了增加牡丹園的觀賞價值,同時延長觀賞期,我們就開始從河南、山東引進觀賞牡丹品種。

為了讓來自北方的“客人”更好適應墊江的氣候,專家們從種植模式、種植技術、種植設施等方面進行改良,如今黃色的“海黃”、黑色的“初烏”、復色的“島錦”等花形美觀、花色艷麗的牡丹在園區爭奇斗艷,很是美麗。它們的到來,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牡丹的觀賞性。

近年來,我們還引進了公司對原有牡丹園進行升級打造,增加了玻璃棧道、親子樂園等配套娛樂設施,建成如今的愷之峰景區,整個園區景色更加漂亮了,人氣也越來越旺。

如今,愷之峰景區面積有6000多畝,共有觀賞牡丹品種200余個,目前盛開的大部分為本土的太平紅、墊江紅等品種,清明節后,外地品種就將陸續綻放,花期延長至5月上旬,年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

一朵牡丹“花開富貴”

通過20余年的發展,如今牡丹旅游已成為墊江旅游的一大特色,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飯”。

你看,來到愷之峰景區,就能看到很多村民售賣牡丹花編織的花環,每個售價5—10元,身價倍增。山腳這一排農家樂,憑借一碗豆花、幾盤農家炒菜,在3到5月的賞花期,一戶就能掙4萬元左右。如今這樣的農家樂村裡開了10余家。

有了旅游的帶動,大家還拓展出了牡丹鮮切花、牡丹盆栽等產品。以牡丹盆栽為例,一盆就能賣三五十元。

一花多“吃”讓原本反對發展牡丹旅游的村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比如村民黃清中,如今他不僅開了農家樂,還把牡丹盆栽賣到了全國,每年靠牡丹能輕鬆掙到5萬元以上。

景區的發展還帶動了村民就近務工。村民大都是牡丹種植的行家裡手,通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到景區上班。為了更好協調安排,我們村還成立了勞務公司,直接與景區對接,靈活解決用工問題。如今,景區常年固定用工四五十人,高峰期每天有一兩百人,年勞務支出超100萬元。

以后,我們還計劃建設丹皮加工項目,把村民們組織起來,統一生產、包裝,打造品牌,將丹皮產品提檔升級。

春天能賞花,入了秋賣苗子和丹皮,都說花開富貴,我們這朵牡丹確實開得富貴,希望我們的這朵花能長盛不衰,開得越來越燦爛!(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