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兩代傳承 守護一腔川劇情

馮文彥 黃亞輝
2024年04月25日07:45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站在了穿透觀錦繡,千紅萬紫滿神州……”

4月16日下午2點,狂風急雨初歇,一束陽光破烏雲而出,金輝洒滿清水溪,龍群和女兒唐柔瑋正在收拾被風吹亂的舞台,看到此景,一折川劇名調《人間好》脫口而出。

“動作要舒展,雲手要托起,現在的角色是小花旦,不是閨門旦。”一出出川劇名腔在母女二人的眼波流轉中演繹,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后浪片區引起眾人圍觀,外地游客面面相覷地問:“這是什麼戲劇,聲調婉轉,很好聽。”上了年紀的本地居民則點頭回應:“這是川劇,她們母女是民間川劇團的‘台柱子’。”

龍群悉心指導女兒。 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外地游客不知,本地年輕人不識,僅在上年紀的“老票友”裡流傳,如今,川劇面臨傳承難題,龍群母女正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鐘愛了半生的川情渝調。

再獲滿堂彩 86歲戲迷背花賀“搬家”

3月30日,是龍群川劇團“搬家”的大日子,沙坪壩區政府、磁器口街道管委會將后浪片區的“花塢”協調給劇團,自此,這個民間川劇團有了專屬戲台。

龍群一大早扮上妝,第一場就是重頭戲《白蛇傳》,女兒演前半場,自己接后半場。距離演出開始還有2小時,戲迷們魚貫而入,有的自覺找座位,有的站在后台口,跟演員們寒暄。

“小龍,小龍,我來了!”86歲的吳伯伯擠進人群,“今天是劇團的大日子,我把自己種的花背了幾盆,祝你越唱嗓門越亮。”

龍群把一盆盆花搬到舞台旁,轉身笑著說,“你都86歲了,這麼重的花,太辛苦了。大家能來支持我、支持川劇,我很高興,今天我好好唱!”

龍群和現場戲迷互動。 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咚咚鏘開場,一聲長調,龍群緩步登台,幾十年的功夫,融成身段、捏成腔調,清亮冷冽的嗓音,勾著台下戲迷的心。整本戲唱罷,台下掌聲如雷。

送走戲迷后,龍群在女兒的攙扶下回到后台,“這些戲迷爺爺奶奶們看著你長大,今天都夸你唱得好。”唐柔瑋笑著,默默地整理道具,一旁的演員們也忙著卸妝,細一看,演員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唱戲收入低 母女靠商演維系劇團

“搬家”日一別,再見唐柔瑋已經過了兩周,“前段時間忙搬家、演出,加上換季,過敏了,一直不見好,我們這一行,真不輕省。”

既然不輕省,為什麼還要堅持,當初還有其他選擇嗎?

“有!”唐柔瑋有著重慶女生特有的活潑俏皮,“我大學是學翻譯的,如果我不唱戲,說不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官呢。”

“小龍女”唐柔瑋演出。 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我自小在劇團長大,對川劇有感情,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唐柔瑋舍不下川劇,看不得母親辛苦,所以選擇戲曲行當。這個行當辛苦,練功折磨身、共情傷透心,“這些都不怕,因為我從小就接觸川劇,身段、唱腔都融進生活了,2014年開始系統學習戲劇,上手很快。”

相比於龍群的清亮高亢,唐柔瑋聲線細膩、甜糯柔順,戲迷都夸“小龍的女兒唱得真不賴!”久而久之,“小龍的女兒”簡稱為“小龍女”,名聲逐漸打響。

名聲打響后,唐柔瑋擔子更重了。“母親年紀大了,管理、運營的事情都是我來負責,現在聽戲的人老了,也少了,唱戲收入低,我隻想讓劇團‘活’下去。”唐柔瑋算了一筆賬,一張戲票30元,一周演一次,一次最多一百人,還要負責這一百人的餐食、演員的工資、水電費,“基本是入不敷出的,都是靠我和母親的商演來補貼。”

擁抱年輕人 經典也需唱出來

為了讓劇團“活”下去,唐柔瑋想了很多辦法。

龍群川劇團演出。 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擁抱流量也許是條出路。唐柔瑋抖音粉絲有9.6萬,熱度最高的視頻點贊量67.7萬,內容是演示川劇指法:觀天。嬌俏的容顏、活潑的語言,為她圈了一波粉絲。

短視頻火了,收到的留言卻褒貶不一,“內容做得太深、太傳統,數據就不好看﹔要是做得太花哨,有些留言認為我在破壞傳統經典。”唐柔瑋不知如何平衡,索性先放下新媒體,埋頭演戲。

“埋頭演戲可不行。”沙坪壩區磁器口街道相關負責人找到唐柔瑋,“把‘花塢’協調給你們劇團,是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舞台演出,也希望能借‘后浪’的人氣,宣傳川劇,這邊的年輕人多,要讓川劇‘擁抱’他們。”

“擁抱”年輕人,唐柔瑋開竅了,“我是民間劇團的演員,根扎在人群裡,怎麼能‘埋頭’。要是川劇能像‘花塢’下面的露天live就好了,大家都能跟著唱,不僅不愁市場,還能傳播經典。”

“要唱,要大家唱。”龍群也贊同女兒的想法。於是母親按照古腔老調寫譜,女兒依照譜子彈琴編和弦,傳統劇目篇目多,兩人就從名本、從拿手戲寫起,“我母親的拿手戲《梅龍鎮》,我的《宮人井》都排上了日程。”

“傳統劇目可以試著應用和弦,在清唱背后加上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音軌、伴奏,讓經典曲調變得更加上口,更有吸引力。”唐柔瑋希望借用這種模式讓川劇、川劇人“活”下去,“和弦做好后,我不收費,標名字就行,先讓市場知曉,劇團目前就我一個年輕演員,我得扛起這個擔子。”

(責編:蓋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