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聚焦

巫山好人張碧:帶著公婆“招女婿” 不離不棄悉心照顧17載

2024年05月22日20:46 |
小字號

張碧和公婆一處在田間勞作。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張碧和公婆一處在田間勞作。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她話語不多,卻擲地有聲﹔她個子不高,卻讓人仰視﹔她肩膀柔弱,卻頂天立地。她,就是榮登2024年第一季度“巫山好人”榜、巫山縣當陽鄉高坪村人人伸出大拇指稱贊的最美媳婦——張碧。

17年來,無論風霜雨雪,還是嚴寒酷暑,張碧都悉心照顧離世丈夫的父母。即使再婚,她也堅持帶著公婆和一雙兒女,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她的這份善良、堅持感動了很多人,也將這個超越血緣關系的家緊緊地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合成一股力、聚成一條心,齊心協力奔前程,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場人間大愛。

張碧和公婆一起吃午飯 。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張碧和公婆一起吃午飯 。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因愛結緣 怎奈淒涼失摯愛

張碧出生於1986年,原是貴州畢節人。2005年她去上海打工,在當地的一家具廠上班,機緣巧合中認識了王祥兵,一來二去兩人漸漸地就產生了好感。2006年,桃李年華的張碧同王祥兵在上海自由戀愛結婚。

婚后,小夫妻倆的一雙兒女相繼出生,為家裡增添了很多歡樂。家裡雖不富裕,但生活也算過得幸福美滿。“婚后,公婆待我如同親閨女一樣好,雖然沒有生養之恩,但生活中二老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給了我親生父母才有的溫暖。”張碧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幸福的生活僅僅過了兩年,張碧的丈夫就因意外離世,年僅26歲。“當時,女兒1歲半,兒子隻有1個月零幾天……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了。”回憶當初,張碧眼裡含著淚花。

丈夫的遽然辭世,給這個原本還算幸福的家庭帶去了沉重打擊。年邁的公婆、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家裡沒有了頂梁柱,將來的生活怎麼過?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使她整日以淚洗面。

“丈夫走的頭一年,走進家裡任何一個角落,到處都有他過去的身影,經常會在夜晚撫摸他的衣服默默流淚,白天沒有人的時候一邊流淚一邊做事情,那段時間太難熬了。”張碧哽咽地說。

張碧生怕自己熬不下去。但看著年邁的公婆、年幼的孩子,她告訴自己要堅強,尤其是為了孩子得咬牙撐下去,不能讓這個家散了。

因愛守護,勇挑重擔踐承諾

“那時候,左鄰右舍的經常跟公婆說,家裡頂梁柱走了,年紀輕輕必定會找個人改嫁,吃不了這樣的苦,待不了太久……”張碧表示,她都當作耳旁風。

閑言碎語說得多了,張碧公婆的信念也有些動搖。性子要強的她,在心裡默默發“恨”,要為風雨飄搖的家護航。

有一天吃飯,大家坐在飯桌上,張碧當場向兩位老人許下承諾:不會離開,會把孩子養大,也會給二老養老送終,讓這個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這一席話,從張碧說出口,是那麼有力又溫暖。

后來,張碧的親生父母也多次上門接她回去,還有很多人介紹對象,希望盡快開始新的生活,她都婉言謝絕。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張碧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擔,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沒有經濟來源,很難支撐起一個家。張碧開始努力忘卻悲痛。公公患有高血壓、做過結石手術,婆婆肺部腫瘤還有慢性支氣管炎,孩子也小,她就不外出打工,選擇在家種植烤煙、做搬運工、做幫廚和挖藥材,每天早出晚歸,賺錢補貼家用。

對此,公婆也是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雖然家庭經濟拮據,公婆仍然竭盡所能,一同守護這個家。

張碧經常去挖藥材,有時要在山裡找一整天藥材。這時,公婆就會把家裡少有的雞蛋煮了讓她帶上,便於補充體力和營養。“如果一天沒挖到多少藥材,就會自責,經常會獨自一人躲在山上痛哭一場。”張碧說,她覺得自己沒有用,對不起吃的那些雞蛋。

然后,張碧失魂般地回家,到家后又假裝無事發生一樣,不讓公婆擔心。

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張碧實際年齡看起來比真實年齡大出許多。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原本兩個人的重擔,卻從來沒喊過一聲苦、一聲累,而是竭盡所能用雙手為公婆和兒女的生活奮斗打拼,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

一次,在婆婆做肺部腫瘤手術期間,住院時間長達一個多月,張碧天天待在醫院照顧。無論是從早到晚的端湯送水、喂藥上藥、清洗傷口,還是大小便、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盡管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張碧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

“我們兩個老的都是病人,她沒有半點怨言。這些年,默默地把這個家撐持起來,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幾個娃兒都在讀書,還是蠻辛苦,對我們還是蠻關心,只是苦了她。”說起兒媳,張碧的公公王瑞華眼含淚花地說,張碧把他們這個家安排得很合適,做到“一點雨一點濕”。

因愛續緣,共同堅守迎曙光

沒有這個兒媳,這個家,早就散了。張碧的好,公婆打心底充滿感激。

有一天,一親戚把張碧叫到跟前說:“既然你丈夫不在了,心情也平靜了下來,找個踏實的人改嫁了吧!要是舍不得娃娃,就把他們也帶上。”

聽完這話,張碧當即表示,小姑子已遠嫁,依然不能走。這個家裡,有放心不下的老人,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娃娃。即便是再婚,也要帶上兩位老人一起走。

在公婆及親戚的數十次勸說下,張碧產生了招個入贅女婿的想法。可她又擔心招來的丈夫對公婆不好,便提出了兩個條件:男方要上門,到這邊生活﹔男方一定要能接受照顧公婆、孩子。如果接受不了任何一個條件,她寧願一輩子守寡。

通過親戚介紹,2010年張碧認識了現任丈夫。他為人本分、踏實肯干,兩人經過相互了解,很投緣,願意做上門女婿,一起照顧一家老小。

就這樣,張碧在夾縫中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組建了新的家庭,並共同孕育了一個女兒。

現任丈夫用無怨無悔的付出帶著張碧走出了命運的陰霾。去年,張碧還與女婿一起為公婆家翻修了房子,常常幫助公婆做農活、家務。逢年過節,還會給公婆准備美味佳肴、添置新衣。

張碧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孩子們從小就孝順父母,學習上積極上進,成績優秀,在課業之余主動幫助父母分擔生活壓力,用心照顧老人,他們的愛與責任讓這個家庭充滿了溫暖,成了鄰裡羨慕的和諧之家。

“一個女娃,不怕苦不怕累,堅強地挑起這個家庭所有的生活重擔!”“張碧這個女子真的非常能干、賢惠,特別能吃苦耐勞。”“最感動是從他(前任丈夫)去世后,她對公公婆婆、幾個娃兒不離不棄,始終堅持留在這個地方。”鄰居吳光平等人都說,張碧這個女子真的非常難得!(董存春、董申熬)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