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

解放碑地下環道獲“地下空間優秀案例”

2024年06月18日18:35 |
小字號

近日,由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管廊及地下空間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廊及地下空間專委會”)和中國礦業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地下空間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召開。論壇上,管廊及地下空間專委會對“第五屆地下空間創新大賽”中表現突出者進行了表彰,重慶市設計院設計的解放碑地下環道獲“地下空間優秀案例”。

全國最大 重慶首例

城市核心商圈復雜地下環道

2023年7月底,重慶解放碑地下環道三期項目建設完成,解放碑地下環道連結成環,標志著這個全國最大、重慶首例利用地下空間解決城市動態、靜態交通項目正式全線通行,為重慶這座8D山城再添“魔幻”。

解放碑商圈位於重慶市母城渝中半島的中心地帶,是重慶市發展最成熟的商業中心。隨著商貿和旅游業的發展,人流增多,解放碑商圈吸引的交通量、停車需求在不斷增加。

由於解放碑商圈開發早,城市建筑密度非常高。2021年數據顯示,渝中區有高層建筑1824棟,高層建筑密度居全市之首。此外,在目前運營的12條軌道交通線路中,有6條進出渝中區,其中一號線、二號線、六號線3條線路都和解放碑商圈有跨越關系。還有跨江橋梁、隧道,地下商場、停車場,人防工程,以及電力隧道、燃氣管網等各種市政設施,構成了重慶豐富的地下空間,也給地下環道的修建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歷時十余年

解放碑地下環道格局驚艷亮相

據重慶市設計院解放碑地下環道設計項目總負責人之一陶繼仲介紹,“渝中區是一個半島形狀,是典型的口袋型交通。早在2007年,那時候的解放碑就已經比較堵了,也就是從那時候,我們開始對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設計進行了前期研究,2009年項目正式啟動。”

要在重慶核心商圈的復雜地下空間修建環道,其難度超乎想象。項目將面臨地形高差、建筑結構、交通網絡、人防工程,以及電力隧道、燃氣管網等各種復雜因素。

據了解,除了工程施工上的難度,在設計修建之初,國內的現行規范尚未完善,在2015年《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實施之前,重慶市設計院的設計團隊隻能不停論証、不斷摸索,一邊設計建立模型,一邊邀請專業的單位或專家組來評估。尤其是消防問題,該項目舉行的全國消防專家會就有5次,甚至還用真實車輛在隧道裡做過實體火災燃燒實驗,檢測其安全可行性。

當時剛剛畢業就進入項目負責暖通和管網的周安寧,現在已經成為重慶市設計院一名暖通專業項目負責人,回想解放碑地下環道項目的建設設計情況,至今仍覺得是一項不可思議的高難度挑戰。

設計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通過一期二期三期建設,至今已過去14年,解放碑地下環道終於以“一環七射多連通”的格局亮相。

匠心打造

城市地下環道工程標杆

“一環七射多連通”的交通循環格局,可承擔重慶市渝中區地面30%的交通壓力,成為全國最大、重慶首例城市核心商圈復雜地下環道,並將解放碑區域的地下空間連成一個整體,形成資源共享、技術先進、運營高效的地下交通樞紐,有效改善解放碑核心商圈“停車難、行車難”的情況。

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總平面圖。重慶市設計院供圖

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總平面圖。重慶市設計院供圖

近年來,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獲評第五屆全國地下空間創新大賽優秀案例﹔解放碑地下停車系統二期獲得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2018年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解放碑地下停車庫及連接通道三期工程獲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2020年第五屆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競賽BIM綜合應用三等獎、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2020年第十一屆“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市政工程類BIM應用三等成果獎。

解放碑地下環道。重慶市設計院供圖

解放碑地下環道。重慶市設計院供圖

如今,在重慶市設計院創新設計的理念下,解放碑地下環道已成為超大城市交通向地下空間發展的又一個典范案例,為同類型項目設計和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解放碑地下環道設計工程的全線通車,將進一步助推重慶城市建設和品質提升,持續煥新城市空間與美好生活。(重慶市設計院)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