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鱘和鳤首次現身三峽庫區支流湯溪河雲陽段
2024年06月18日07:3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全長約90公裡的湯溪河。
長江鱘游向湯溪河。(本組圖片由通訊員譚啟雲攝/視覺重慶)
6月16日,西南大學科研人員在三峽庫區長江一級支流湯溪河雲陽段,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5尾,以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度瀕危物種(CR)鳤2尾。這也是科研人員首次在湯溪河水域監測到這兩個物種。
長江鱘又名達氏鱘,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上游的干支流,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此前受多重因素影響,長江鱘種群資源嚴重衰退,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鳤的野外種群在20世紀末也大量衰退,很多產區已10年沒有該物種的活動記錄,曾一度被認為區域性滅絕。
此次監測到的5尾長江鱘全長48厘米至92厘米,體長38厘米至73厘米,體重1990克至4350克,體呈梭形,頭呈楔形,蓋有菱形骨片,體背部和側面呈灰褐色,背部也有菱形骨片。2尾鳤平均全長29.6厘米,平均體長25.1厘米,體重144克,體呈圓筒狀、細長,背鰭與臀鰭的基部為黃色,胸、腹鰭為紅色,尾鰭后緣為黑色。科研人員在測量完基礎生物學數據后,對其進行健康檢查,確保無傷后,由漁政人員將其放歸原水域。
西南大學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團隊科研人員高宣介紹,自6月8日開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調查工作以來,團隊在澎溪河和湯溪河流域共發現30余種魚類,除上述兩類物種外,還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3尾、岩原鯉2尾。這表明隨著長江十年禁漁和增殖放流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湯溪河物種多樣性以及資源量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翰書)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執行案款發放平均用時從18.3天縮短為6.7天
- 人民網重慶6月17日電 (記者劉政寧)17日,記者從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為切實加強對執行案款的管理和風險防控,該院創新執行案款規范化管理機制,先后制定實施《關於執行案款管理工作的規定》《向案外人發放執行案款信息公示工作指引(試行)》,並將“執行案款申領和管理”作為“法治·渝訴快執”組成部分,納入數字重慶建設范疇開展預研測試。今年以來,申請執行人獲取案款發放平均用時為6.7天,較機制建成前縮短11.6天。…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