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川渝疆渝特高壓工程將於今明兩年相繼建成投用

兩條特高壓入渝將帶來什麼

2024年06月19日07:2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6月17日,渝北區大灣鎮太和村,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哈重特高壓工程)渝北換流站全面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500多公裡外的四川甘孜折多山,國內首個十分裂輸電導線穿過1號標段鐵塔,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以下簡稱川渝特高壓工程)再創紀錄……

電從遠方來,來是清潔電。川渝特高壓工程、哈重特高壓工程分別將於今年、明年建成投用,兩條特高壓將如何服務重慶經濟社會發展?

謀劃十余年

終於盼來了特高壓

長期以來,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的能源淨輸入省區市,資源稟賦不佳。近年來,重慶除了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推進儲能、節電設施建設,也在爭取特高壓等重大項目落地,保障能源供應。

特高壓入渝的構想始於2010年:重慶、新疆兩地政府以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准東—重慶±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計劃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建設。

2013年以來,全國兩會重慶代表團密集提出相關建議﹔國家層面對此大力支持,啟動規劃,論証特高壓入渝的必要性……

2019年7月,國家能源局作出批復:川渝電網聯系比較緊密,近期優先考慮四川富裕電力解決,遠期可考慮“疆電入渝”。

至此,特高壓入渝工程加速推進。

國家能源局批復后不到4個月,疆渝兩地政府在北京簽訂了《“疆電入渝”合作協議》,該工程也被列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重點電網項目前期工作計劃》,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2020年4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網規劃工作推進會,提出“優化整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網,形成500千伏以上目標網架圖,彌補電網短板”。同年7月14日,重慶、四川兩地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正式提出籌建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

2022年9月,川渝特高壓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后開工﹔2023年8月,哈重特高壓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后開工……

“爭取了十多年,終於盼來了特高壓。”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發展部規劃一處處長周倩告訴記者。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從重慶地理位置、全國能源資源分布等方面開展了研究論証,四川的水電和新疆的風、光、煤電成為外電入渝的首選。

外受電能力提升近八成

重慶成西電東送重要通道

哈密市資源能源富集,是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同時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和煤電的大型能源基地﹔四川省水電資源豐富,可開發容量超過1億千瓦,是我國主要水電基地之一。

能源不能充分利用是一種浪費,如何化解當地電力過剩矛盾,將西部富余電力輸送到負荷中心?經過多方論証,特高壓是最合適的選擇。

“從哈密到重慶,跨越2000多公裡,特高壓直流電隻要7毫秒就能完成傳輸。”周倩打了一個比方,“跟低電壓輸電方式相比,特高壓具有傳輸功率高、輸電距離遠、線路損耗低等優勢,能保証用電高峰期更可靠地供電。”

然而特高壓工程建設並非易事,從相距2000多公裡的新疆引進電力,需要考慮龐大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成本、電力輸送損耗等問題。

近年來,特高壓技術不斷成熟,重慶也積累了不少建設經驗。兩條特高壓工程開工前,重慶已經有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等多條特高壓輸電線過境線路建設管理經驗。

“在不遠的將來,重慶將形成以‘一交一直’特高壓為支撐的電網格局。”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川渝特高壓工程建成后,川電送渝能力將提高至1000萬千瓦﹔哈重特高壓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屆時,重慶電網外受電能力提升近八成,大幅提升省間電力互濟能力,同時增強重慶電網的供電保障能力,顯著優化重慶能源結構。”

除了自身受益,重慶在建的兩個特高壓工程作為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通道,對優化全國電力資源配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既為產業“輸血”

也擔負綠色發展責任

近日,重慶兩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竣工並啟動試運營,該中心是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成渝地區的重要節點工程。與一般產業相比,數據中心對電網供電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雙電源或多電源提供供電保障。

“數據服務器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雲計算數據中心絕不能斷電。”該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為此不斷優化網架結構,還准備了備用電源。

當前,重慶正在加快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龐大的產業用電需求下,特高壓工程除了能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還能為相關產業“輸血”,降低雲計算等高能耗產業電價。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下,特高壓工程除了解決“缺不缺”的問題,也承擔了能源綠色轉型的任務。

“‘疆電入渝’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工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以來,國家多次提出加快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的能源政策,規劃建設風電光伏基地,支持大規模清潔能源開發。

“疆電入渝,哈密作為首選基地能充分利用能源優勢,加快新疆資源優勢轉化,有效推動新疆地區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國網哈密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還是我國首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工程之一,接入配套風電、光伏、光熱等新能源1020萬千瓦,清潔能源電量佔比超50%。

根據測算,哈重特高壓工程建成后,每年新疆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可替代燃煤消耗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

川渝特高壓工程則推進了水電消納,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力區域互補。“四川多水電,夏季豐水期棄水電較多。”周倩介紹說,川渝特高壓工程建成后可以彌補重慶夏季負荷高峰電力缺口,也支撐了四川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郭曉靜 崔曜)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中國電信AI+賦能 助力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揭牌儀式現場。朱雲卿攝 人民網重慶6月18日電 (記者劉政寧)6月18日,中國電信AI+賦能“智融惠暢”研討會暨中電信翼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翼金公司”)總部入駐活動在位於重慶渝北區的仙桃數據谷舉行。…
重慶:執行案款發放平均用時從18.3天縮短為6.7天
  人民網重慶6月17日電 (記者劉政寧)17日,記者從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為切實加強對執行案款的管理和風險防控,該院創新執行案款規范化管理機制,先后制定實施《關於執行案款管理工作的規定》《向案外人發放執行案款信息公示工作指引(試行)》,並將“執行案款申領和管理”作為“法治·渝訴快執”組成部分,納入數字重慶建設范疇開展預研測試。今年以來,申請執行人獲取案款發放平均用時為6.7天,較機制建成前縮短11.6天。…
少年魚塘游泳溺水身亡誰擔責?法院這樣判
  人民網重慶6月17日電 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小學生暑期魚塘溺水死亡引發的生命權糾紛案件,依法認定魚塘的經營者、管理者未採取在魚塘周圍設置圍欄、警示標語等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對魚塘存在的安全隱患未盡到安全提醒義務,存在過錯,應在過錯范圍內對溺水死亡事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023年7月的一天下午,重慶市榮昌區峰高街道金銀村13歲的徐某在居住地院壩外一魚塘中游泳溺水死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