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測預警 找准風險隱患 完善工作預案 強化救援准備
重慶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抗旱“主動仗”

6月19日,長江三峽巫山縣境內巫峽水域。目前,長江中下游已進入梅雨期,當地相關部門採取積極調整航標等措施,確保航道暢通安全。特約攝影 王忠虎/視覺重慶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廣東、福建等地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進入主汛期,重慶防汛形勢如何?下一步將採取哪些舉措扎實做好防汛抗旱和搶險救災工作?6月19日,記者採訪了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市上下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壓實壓緊責任,加強監測預警,找准風險隱患,完善工作預案,強化救援准備,把各項工作“謀在前”“做在前”。
偏熱偏澇
主汛期氣候不容樂觀
“截至目前,全市水旱災害形勢總體平穩。”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處處長成家英介紹說,4月15日入汛以來,重慶已經歷7輪強降水天氣過程,啟動市級防汛應急響應2次,涉及31個區縣,未出現重大災情、險情,全市大江大河水勢總體平穩,均未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最高水位均未超過警戒水位。
目前,重慶已提前預置救援力量、救災物資,提前下撥救災資金,提前組織開展防汛、地災隱患點單點應急演練。
6月1日,我市正式進入主汛期。根據預測,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重慶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偏多、強對流天氣多、高溫天數略多,降雨強度偏強,暴雨洪澇重於常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險等風險偏高。
“防”字為要
立體化構建防御體系
“根據分析研判,我們緊盯中心城區防洪防澇100年一遇的目標,實施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確保‘防得住’。”成家英介紹。
在工程措施方面,水利部門在主汛期前已完成114處水毀水利設施修復,完成萬州五橋河分洪隧洞建設和小流域智能遙測告警試點項目建設,進一步補齊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短板。
水利部門組織構建“堤防+水庫”的防洪工程體系,中心城區河道堤防基本達到50年一遇標准,依托長江上游27座水庫電站聯合調度,可為中心城區預留防洪庫容29.6億立方米,中心城區全域整體防洪能力可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我市以“防風險”為核心,全面排查風險,閉環整改隱患,確保在遭遇極端降雨,發生超標准洪水的情況下,水漲人退、水退人回。
市應急管理局地災處處長張萬銀介紹,汛期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針對農村切坡建房、交通沿線、三峽庫區等重點領域區域,將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預警、搬遷避讓等措施。
“救”字兜底
多維度提升應急能力
市應急管理局救援協調處處長徐崗介紹,我市“1+42+N”的防汛應急預案體系已基本完善。“‘面’上,重慶市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統籌全局,‘線’上42個區縣專項預案縱向銜接,‘點’上N個水庫、水電站、地災隱患點、林區等現場處置方案承接落地。”按照預案,今年以來市、區兩級已組織開展綜合、專項應急演練65場次。
目前,全市正基於“數字應急·智防”應用籌備“生命至上·2024災害事故空地一體化應急救援實戰演習”。
在救援隊伍方面,全市共有各級救援隊伍約4.2萬人,針對汛期實際,分批開展水上救援科目輪訓,組織55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骨干400余人開展晝夜連貫作業集中調訓,全面檢驗指揮調度、協同救援能力﹔根據風險研判情況,及時調整直升機布防,調度市級隊伍前置駐防,常態組織帶裝巡護,全面掌握轄區防汛薄弱點、地災隱患點情況,全時做好應急准備。
在款物保障方面,汛前已提前預撥5000萬元自然災害救助資金,支持災區第一時間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全面清點補充防汛抗旱物資裝備,充實市級防汛抗旱物資倉庫儲備,區縣層面前置物資到鄉鎮、村社和風險點位。(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中國電信AI+賦能 助力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 揭牌儀式現場。朱雲卿攝 人民網重慶6月18日電 (記者劉政寧)6月18日,中國電信AI+賦能“智融惠暢”研討會暨中電信翼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翼金公司”)總部入駐活動在位於重慶渝北區的仙桃數據谷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