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夯實常規 互學共研 行穩致遠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是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市委教育工委聯合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重慶中小學百名書記話黨建》特別報道,聚力抓學習、強堡壘、創品牌、育新人,促進中小學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雙融合雙促進雙提高,努力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為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推行成長計劃,引領教師成才﹔實行滿分管理,促進評價改革﹔強化校本教研,助推質量提升﹔做實常規教研,優化教研內容﹔豐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效果……近日,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黨總支書記鐘長余在署名文章《夯實常規 互學共研 行穩致遠》中談到,學校全體師生堅持黨建統領,聚焦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打造優質課堂,全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文章全文:
夯實常規 互學共研 行穩致遠
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黨總支書記 鐘長余
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是一所三峽移民整體遷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年來,學校全體師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打造優質課堂為抓手,苦練內功,互學共研,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行成長計劃
引領教師成才
教師啟航計劃。學校聘請區內外教研機構的學科專家和優質學校的一線名師為啟航計劃的導師,對本校相對成熟、積極上進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通過參加競賽、外出學習、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等培養方式,使之成長為在區內有較大影響力的教師。
青藍工程計劃。根據學科特點,由擁有相對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與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新教師結成師徒關系。主要圍繞教育教學在備課、課堂常規、研究課、教學研究、班級管理等方面進行指導。組建校內學科名師工作坊,選拔優秀學科骨干教師擔任負責人,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培養。
互幫小組計劃。由同年級或同學科組內的年輕教師組成,由教學能力相對較強的老師擔任組長,負責小組內日常教學教研工作的統籌協調,定期開展同課異構展示。
教師雙養計劃。“雙養計劃”指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浩然正氣。一方面,邀請專家、學校領導開展論壇交流,聚焦教師能力和作風建設,搭建學校與教師溝通交流的平台,傳播正能量,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團隊。另一方面,教師講述“身邊的好老師”優秀事跡,展示教師精神昂揚、精益求精、學識扎實、愛生愛教的新時代教師形象,不忘初心,做“四有”好老師。
學校2023年秋期雙養計劃第二期。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供圖
實行滿分管理
促進評價改革
“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每一個孩子的綜合素質都不可能同樣優秀,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個體,必須破除“唯分數論”,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學校結合實際推出“滿分管理法”。隻要孩子經過努力,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都視為“滿分”,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成功的體驗。
個性成長。學校將打破橫向比較評價的傳統范式,縱向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通過評價為每個孩子的潛能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圍繞學生綜合素養,每月填寫“陽光成長檔案”,由學生評、教師評、家長評,並在校外的專欄公布展示各班推選出的榜樣學生。通過每學期的“學生陽光成長卡”,全方位記錄學生的學業表現、活動參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情況,持續激發學生個性成長。
科學應用。倡導看班級學科的平均分、及格率、優分率,重點關注班級學困生的提升,而不是僅僅關注個別優生,充分利用科學的評價結果,為每位學生既全面發展又有個性發展提供支撐。
特長發展。結合學校特色項目和師資力量,對在書法、泥塑、航模、機器人、創客、籃球、田徑、音樂、美術等方面具有特長的學生開展個性化輔導,提供特長發展平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強化校本教研
助推質量提升
抓細集體備課,深化主題教研。學校建立以年級學科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組,集體備課做到三定——定主題、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體備課要達到五個統一,即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點難點、統一作業設計、統一課堂檢測。
集思廣益,選擇最佳教學方案,提高教師的分析和設計能力。每期學科組確定一個大的主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突出解決教學熱點、難點等關鍵性問題,開展一體化教研,扎實提升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做實常規教研
優化教研內容
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學校“同課異構”的課例教研活動流程一般為:教研組商定出相同的教學(教研)主題(內容),每個教師分別備課、上課,教師集體聽課、評課。除同一年級之間的“同課異構”外,還可以舉行青藍程師、師徒“同課異構”,同一主題的“異課同構”和新課標下的創新型研討課等研究活動。
堅持問題導向。校本教研的重點和關鍵放在如何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校的學科教研組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收集匯總后加以比較來確定研究專題,發布問題清單,先由教師查找相關資料思考解決辦法,然后確定適當時間進行專題研討。在研討活動中,教研組成員圍繞專題充分發表專業見解,暢談自己的看法,對有價值的或有共性的問題進行反思。
豐富教研形式
提升教研效果
引入校外優質教研資源。引進上海市教科院和新紀元教育集團優質資源,增挂“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涪友誼學校科研實踐基地”牌子,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同步開展活動﹔邀請學科顧問專家深入學校開展教學視導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研。以此助力學校做好九年一貫制小初銜接管理和教學等工作,效果明顯。
開展校際間交流活動。學校通過線上線下邀請專家進行指導教學、專題講座﹔選擇有發展潛力、有上進心的教師,每期20位左右到沿海城市卓越學校跟崗學習﹔通過“雲教研”與名校開展聯合校際教研。
開展立體教研活動。學校開展年級貫通、滾動聯動的立體教研,橫向打破學科壁壘,開展學科聯合教研,各科教師了解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進度,有效做到學科交叉融合、全學科育人。縱向打通年級限制,每期開展一次小初語文、數學、英語“大教研”活動,在不同教師的分享、合作中產生思想碰撞,將學生九年一貫制培養納入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學校英語組內教研會。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供圖
開展銜接教育。在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管理體制中,提前思考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選擇真正有水平、有能力、有愛心,懂得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不同規律、不同特點的教師去擔任任課教師,最大程度在銜接階段保持學生學習過程的一致性,陪伴學生完成過渡。
開設班主任德育教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牽頭涪陵區內學校組成聯盟,舉辦聯盟論壇,中小學班主任一起研討班級管理工作。通過班主任工作論壇、德育主題沙龍等活動助推班主任能力提升。
此外,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還通過數字化賦能教研,提升教學質量。學校率先在全區引進AI課堂觀察系統,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全程採集實錄,AI數據全面分析,清晰、客觀評定學生、老師、課堂三個視角的教學常用語言行為、師生互動、教學組織等環節。要求教師課后回看視頻和報告分析,查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促進教師能力再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