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濱江四牌坊小學校:以“五新”黨建引領“三個轉變” 服務社會基層治理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是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市委教育工委聯合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重慶中小學百名書記話黨建》特別報道,聚力抓學習、強堡壘、創品牌、育新人,促進中小學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雙融和雙促進雙提高,努力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為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打造‘新思想、新標准、新作為、新環境、新擔當’的‘五新’黨建品牌,黨員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向社區報到,聯合共青團江津區委開發‘萌娃理政’社區治理課程……”日前,江津區濱江四牌坊小學校黨總支書記鄒權偉在署名文章《以“五新”黨建引領“三個轉變” 服務社會基層治理》中提及,該校在進一步推動“三全育人”在服務社會基層治理中做深做實做細,推動治理體系、治理方式、治理環境實現“三個轉變”,構建服務社會基層治理的新格局。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以“五新”黨建引領“三個轉變” 服務社會基層治理
重慶市江津區聖泉學區黨委書記、學區主任,重慶市江津區濱江四牌坊小學校黨總支書記 鄒權偉
重慶市江津區濱江四牌坊小學校黨總支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新思想、新標准、新作為、新環境、新擔當”的“五新”黨建品牌,黨員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向社區報到,聯合共青團江津區委開發“萌娃理政”社區治理課程,進一步推動“三全育人”在服務社會基層治理中做深做實做細,推動治理體系、治理方式、治理環境實現“三個轉變”,構建服務社會基層治理的新格局。
黨建匯動力,推動基層治理體系由“黨員個體”向“師生全體”轉變
聚焦新時代黨員教師肩負的雙重重任,創新“雙報到”形式,探索黨員教師服務社區與教書育人相融和,由“黨員個體”向社區報到轉變為街道社區吹哨、黨員教師帶領學生一同向社區“雙報到”,為學生以身示范“我為群眾辦實事”,培養有擔當的小公民,從小培養為人民服務意識。開發主題式、系統化的“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致力達成“五個一”工作目標:打磨一套基於社區特色的課程體系﹔形成一套規范化、標准化的執行流程﹔探索一套專屬青少年個體、服務於家庭教育的評價體系﹔建立一套覆蓋面廣、持續性長的長效機制﹔打造一套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青少年參與社區治理的工作指南。
學校以黨員教師為基礎、社區為紐帶、兒童為中心,在服務社區治理中引入“兒童視角”,發出“兒童聲音”,帶動“兒童參與”,圍繞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社區安全、鄰裡關系、社區服務、創新示范五大方面,分別設置了“社區書記課堂”“急救小衛士”等12個課程子主題和具體內容。積極融入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環物委、社會組織、學校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體系,組建紅岩黨員突擊隊、紅岩先鋒志願服務隊等隊伍,開展“帥鄉黨旗紅”“我為社區代言”“急救知識進社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生態好社區”等服務活動,“零距離”服務群眾。該課程在2022年重慶教育發展報告典型案例及咨政報告征稿評選活動中被評為重慶市典型案例。
黨員作引領,推動基層治理方式由“校內驅動”向“內外聯動”轉變
“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是學校黨總支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生動體現,在“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中建立起“總支+支部”“黨員+學生”“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四維共建機制。向內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五型支部”(學習型、開放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建設“五個濱小”(紅色濱小、服務濱小、品質濱小、活力濱小、數字濱小),在“五個新優質學校”建設上取得突破(踐行新思想、對標新標准、激發新作為、營造新環境、展現新擔當)。
鄒權偉同志參加課堂大練兵活動。濱江四牌坊小學供圖
濱江四牌坊小學黨員教師爭做“六個先鋒”(理想信念的先鋒、道德情操的先鋒、扎實學識的先鋒、仁愛之心的先鋒、攻堅克難的先鋒、創新奉獻的先鋒)﹔實現“六大境界”(勤業、敬業、專業、精業、樂業、創業),發揮“十二大名師工作室”示范帶動作用,舉行一場社區黨課宣講、參與一項社區治理課題、組織一次社區研修活動、進行一次高質量社區治理經驗分享,讓教師在參與基層治理中從“站著看”“跟著干”到“自己管”,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近年來,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榮獲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等國家級、市級獎勵60余人次。
學校充分整合“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中的“校、家、政、社”資源,以三公裡(虛數)為半徑,向外與區五館三中心、社區、婦聯、法院相關部門共同成立“萌娃”育人小組,全方位聯動、全員參與,形成“黨總支主導、社區配合、專家引領、家庭參與”的“萌娃理政”工作機制,黨員帶領“萌娃”一起拓展“校館、家校、校地、校社、校企”多維互動空間,持續吹響百人京劇團、百人剪紙團、百人科創團等“百團大戰”的集結號,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外三公裡文化圈”。融入開放型教育集團,做優做強“書記工作室”,完善“2+9+N”緊密型、次密型、聯盟型集團架構,形成校內校外共同“倡導志願服務精神,弘揚志願服務理念,全員支持志願服務、參與志願服務”的“萌娃理政”良好局面。相關案例榮獲重慶市“雙減”優秀案例展選活動一等獎、第二批江津區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一等獎。
黨風促民風,推動基層治理環境由“粗放保守”向“文明向上”轉變
通過參與“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的學習,社區的孩子們現在能較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並帶領其他孩子不亂扔垃圾,不採摘花草,還能對不文明的行為進行勸導。孩子們關心社區、不斷成長,得益於“萌娃理政”社區治理實踐課程確立了“和身心、和社會、和天地”的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推動“校家社”治理環境由“粗放保守”向“文明向上”轉變。通過“急救本領”“社區消防”等課程教育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達成“和身心”之課程目標﹔通過“我為社區代言”“我為居民立傳”“社區親子游園”等課程,引導孩子深入基層,參與社區服務,達成“和社會”之課程目標﹔通過“昆虫旅館”“守護家園”“環保有我”等課程,讓孩子懂得人與社區自然和諧共生,進而達成“和天地”之課程目標,引導孩子從“小我”走向“大我”。近年來,濱江四牌坊小學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300余人次。
作為重慶市家庭教育實踐校,學校成立家委會,涵養新時代家庭良好家風家教。每2個月開展一次“萌娃理政”“家校共讀,沐浴書香”讀書分享會,開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專欄﹔舉辦“萌娃理政”“融育於行”家校論壇,號召黨員教師帶頭打造“書香家庭”“書香班級”﹔舉行“學習偉大精神 強國復興有我”主題活動,搭建家校共育的“五座橋梁”(“學習橋”“生活橋”“親子橋”“影響橋”“共治橋”),建設“三個幸福家園”(“幸福家庭”“幸福學校”“幸福社區”),圍繞三千多個“萌娃”,影響三千多個家長,帶動三千多個家庭,影響一座城市,文明整個社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