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口縣復興小學校:傳承紅色基因 奠基多彩人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是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市委教育工委聯合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重慶中小學百名書記話黨建》專題報道,聚力抓學習、強堡壘、創品牌、育新人,促進中小學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雙融合雙促進雙提高,努力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為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做構建育人體系一體化的先行者、做踐行課程建設一體化的實干家、做打造文化建設一體化的排頭兵、做落實教育手段一體化的急先鋒……”近日,重慶市城口縣復興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戴國波在署名文章《傳承紅色基因 奠基多彩人生》中談到,復興小學將繼續依托紅色資源,堅持全面落實黨團隊一體化建設,並將其貫穿於少年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鏈條。
以下為文章全文:
傳承紅色基因 奠基多彩人生
重慶市城口縣復興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戴國波
重慶市城口縣復興小學肇始於1970年的“和平小學”。學校以“育生命出彩,為復興育才”為辦學理念,紅、綠、藍三色的智慧凝結,孕育出“三彩輝映,筑夢復興”的文化主題。普特幼三教融合,並駕齊驅,54年的踔厲奮發,成就今天的新格局。
復興小學黨支部成立於2002年,現有黨員33人,其中在職黨員24人,全校有縣級骨干教師8人,其中黨員5人。復興小學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遵循兒童成長規律、尊重兒童生命個體,錨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以黨建工作自身規律賦能黨團隊一體化建設育人機制,將黨團隊一體化建設滲透課程整合教育的全過程,以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走出了一條黨建創新工作的新路子。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
做構建育人體系一體化的先行者
干事創業、體系先行,復興小學立足紅色城口以“傳承紅色基因 奠基多彩人生”為育人框架,壓緊壓實責任,充分發揮黨建的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一體化育人框架,充分發掘師生們的“精神富礦”,激活了培育時代新人的“一池春水”。
學校重走長征路活動。城口縣復興小學供圖
學校用足用活用好老區的紅色資源,以“三縣一城一樞紐建設”為載體和依托,以黨旗紅為引領,織就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紅色教育密網,厚植紅色情懷、涵養紅色精神、培塑紅色信仰,為培養出一大批愛國愛黨、情操高尚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如履薄冰的緊迫感
做踐行課程建設一體化的實干家
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本校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強調“地方課程建設要注重挖掘並利用具有地方特色或學校特色的育人價值,涵養學生家國情懷……”
學校主題黨日活動。城口縣復興小學供圖
復興小學牢牢錨定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設紅剪紙、紅書法、紅喇叭、紅樂器等特色課程12個,成立36個社團。通過“紅色種植”“紅色宣講”“紅色創作”“紅色實踐”等主題活動,鑄牢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通過瞻仰革命遺址、重走長征路、重穿長征衣、重吃長征糧等體裁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激勵學生弘揚艱苦朴素、勇於奮斗的革命精神。
在此基礎上,學校將紅色文化內涵不斷延伸,與社會發展需要和個體發展需要緊密相容,憑借一系列好做法、好點子,先后獲得“國家少兒葫蘆絲團體演奏金獎”“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重慶市中小學科技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領雁工程”示范學校“重慶市文明校園”“重慶市書法藝術教育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
以“睜眼睡覺”的危機感
做打造文化建設一體化的排頭兵
文化建設歷來是關乎立心、立命、立德、立魂的大事。校黨支部在文化建設方面始終牢牢牽住“外顯文化”和“內涵文化”有機融合的“牛鼻子”,緊緊圍繞兒童成長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主題教育,採取“紅色故事宣講,繪畫傳播,閱讀展示”等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學校大課間。城口縣復興小學供圖
學校還利用制作精美的學生手工剪紙、書法作品、科技作品、102株百合向日葵種植等實物,讓校園每一面牆、每一顆樹、每一片草地都成為孩子們感受紅色教育和藝術熏陶的樂園,真正實現以文育人、環境育人,讓校園變成助力生命成長的樂園。
以托舉成全的信念感
做落實教育手段一體化的急先鋒
復興小學充分挖掘主題黨日、志願服務、社區服務的潛在動能干和感召力,敢想敢為、善作善為,沖破傳統教育的桎梏,針對當前學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感恩之心的實際,開設“烹飪”“洗衣”“收納整理”等課程,在勞動中樹立敬老孝親的觀念,讓熱愛勞動、勞動光榮蔚然成風。
紅書法展示活動。城口縣復興小學供圖
學校黨支部將孩子的身心健康擺在一個極端重要的位置上來抓,倡導“三聲教育”,即用書聲朗朗培養愛學習的孩子,歌聲陣陣讓孩子受到藝術熏陶,歡聲笑語培養陽光向上的少年。
針對部分特殊兒童小團體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校組織黨員教師“結對子”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活動,為留守兒童舉辦“集體生日”“兩地書,親子情”等活動,為孩子“成才”更“成人”打下堅實基礎。
以一葉知秋的敏銳感
做狠抓家校社共育一體化的優等生
最理想的教育是“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是根、學校教育是葉、社會教育是干。多年來,學校黨支部一直努力探索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新平台,成立復興小學家校社共育黨員志願服務先鋒隊,利用植樹節、勞動節、學雷鋒月、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帶領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2022年-2023年,黨員帶頭植樹200余棵,進社區發放垃圾分類、預防傳染病等宣傳資料1000余份,每月定期開展交通勸導服務,辦好事100余件……今年,家校社共育先鋒隊走進復興街道所轄的7個社區進行宣講,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藍本,引導家長做依法帶娃的智慧型父母。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寬”家長學校。
聚合力、薪火傳。復興小學將繼續依托紅色資源,堅持全面落實黨團隊一體化建設,並將其貫穿於少年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鏈條,立足政治引領、思想教育、道德養成和實踐鍛煉,積極探索復興小學黨團隊育人新樣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