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鋼筋工變身網紅 直播“叫賣”農產品

隨著“直播+”模式的發展,網絡主播在各行各業中的價值日益凸顯

2024年08月03日08:5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9個新職業,網絡主播是其中之一,這標志著網絡主播的職業身份得到正式認可。

隨著“直播+”模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手機屏幕,從事這一新職業,也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活力。

“大家好,我來自綦江,是綦江區趕水鎮雙龍村的益農社信息員,幫助當地帶貨優質農產品……”這是陶正強在直播間裡慣用的開場白。

50歲的陶正強曾是一名鋼筋工,在建筑工地干了20多年,沒人能想到,如今的他竟然成了一名擁有90多萬粉絲的網絡主播,積極為鄉親們銷售農產品。

陶正強(右)和女兒為巫山脆李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陶正強(右)和女兒為巫山脆李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做好事意外走紅,有了90多萬的粉絲

陶正強在某平台的直播賬號名為“一切隨緣鋼筋工”。從一個鋼筋工到帶貨主播,這看似“神奇”的轉變,得從幾年前的一件事說起。

2020年,在貴州桐梓打工的陶正強偶然發現一位流浪漢住在山洞裡。陶正強詢問了周邊居民,得知流浪漢已在山洞裡住了七八年。

“幫一幫這位流浪漢!”陶正強當即拍攝了一則短視頻,發動網友一起做好事。

后來,陶正強就此事多次發布視頻,並自掏腰包給流浪漢買來食物,感動了一大批網友。視頻的傳播也引起當地相關部門的注意,這位流浪漢很快得到妥善安置。

陶正強收獲了一大批粉絲,不少網友給他打賞。陶正強拿著這些錢,為綦江近400名環衛工人購買了一批慰問品,將愛心傳遞出去。其間,陶正強的粉絲一路上漲,逐漸積累到90多萬。

大膽嘗試,直播帶貨農產品獲得成功

綦江區趕水鎮雙龍村,群山環抱、山清水秀,一年四季蔬果不斷。如今,隻要雙龍村“上新”了時令果蔬,消費者都可以在陶正強的直播間下單購買。

“青花椒是江津的特產,其色澤油潤、清香扑鼻、麻味純正,是烹飪調味的佳品。”7月31日一大早,陶正強從綦江趕往江津先鋒鎮,為當地的青花椒帶貨直播,短短1個多小時就賣出了近200單。

和記者聊起帶貨直播,原本有些腼腆的陶正強,話匣子逐漸打開。

2021年年底,陶正強回到家鄉綦江。他發現,村裡的柚子品質上乘,但由於缺乏銷售渠道和品牌宣傳,隻能低價賣出,甚至因為銷售無門而爛在地裡。

於是,他開始嘗試帶貨直播,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

轉型之初,陶正強面臨著諸多挑戰,因為不懂拍攝技巧,不懂如何運營社交媒體賬號,直播間裡觀眾寥寥。

但他堅持每天直播,詳細介紹每一種農產品的特點和種植過程。他的真誠和堅持漸漸吸引了網友們的關注,銷量也逐漸上升。

隨著粉絲量的攀升,陶正強幫助越來越多的鄉親們賣出了滯銷農產品,帶動了村庄的產業發展,甚至江津、巫山等區縣都有人邀請他去直播帶貨。

“通過直播帶貨,將家鄉的農產品介紹給更多人,幫助農民增收,我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陶正強說。

職業主播數量超千萬,相關人才需求旺

網絡主播,即基於互聯網,以直播、實時交流互動、上傳音視頻節目等形式發聲、出鏡,提供網絡表演、視聽信息服務的人員。

“直播+”模式的深入發展,使網絡主播在各行各業中的價值日益凸顯。直播電商、鄉村振興、教育培訓、市場營銷、藝術表演等領域都因網絡直播的實時性、互動性和可訪問性而煥發新的活力。

中國就業指導中心發布的《新職業發展報告網絡主播篇》中,相關數據顯示,網絡主播成為大眾化的職業,不僅為一線、二線城市帶來規模化的就業機會,也為眾多三線、四線、五線城市帶來普惠的就業機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絡主播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數字經濟中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12月,全網短視頻賬號總數達15.5億個,職業主播數量超過1508萬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盈)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