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供大於求,青菜頭收購價大降﹔成本上漲,生產端壓力巨大——

“中國榨菜第一城”探尋進階之路

2024年08月05日07:4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重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榨菜第一城”。

2023年,重慶青菜頭總產量277.6萬噸,青菜頭種植面積196萬畝,分別佔全國65%、60%﹔年產銷成品榨菜141.9萬噸,佔全國70%以上。

然而,有關部門最近披露的一份調查數據卻顯示:2024年2月,重慶青菜頭平均收購價約663元/噸,同比下跌344.6元/噸,降幅超三成,菜農現金收益降幅20%以上。而同期,以“烏江榨菜”為代表的涪陵榨菜零售價則突破3元,站上歷史高位。

重慶青菜頭收購價大幅波動,原因何在?涪陵榨菜零售價上漲,又折射出哪些信號?作為“中國榨菜第一城”,重慶榨菜如何探尋進階之路?就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銷量下跌 青菜頭供大於求

7月31日,記者來到涪陵。

2023年,涪陵區青菜頭總產量178.14萬噸,佔全市64.17%,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榨菜之鄉”。而涪陵榨菜集團作為中國醬腌菜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烏江榨菜”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是觀察重慶榨菜行業的重要窗口。

“2024年青菜頭收購價較2023年同期下降超3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趙平做出如下分析——

其一,2023年涪陵青菜頭因氣候原因減產超3成,收購價處於高位,而2024年青菜頭較種植面積擴大、實現豐收﹔其二,2024年初,四川眉山等地大量外地青菜頭流入重慶,市場競爭加劇﹔其三,2023年涪陵榨菜銷量有所下滑。這三個原因,共同導致青菜頭供大於求。

據此前報道,2020年,涪陵成品榨菜年產銷量達到60萬余噸,2022年下降到50.53萬噸,2023年持續下滑……涪陵榨菜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集團營收24.5億元、同比下滑3.86%,淨利潤8.27億元、同比下降8.04%。這也是自2010年上市以來,涪陵榨菜集團第一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下滑。

對此,涪陵區榨菜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小林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和購買力下降。特別是,隨著榨菜零售價突破3元,從“泡面伴侶”到“伴侶泡面”,消費者對榨菜的消費成本開始“斤斤計較”,“作為佐餐的開胃小菜,榨菜並非消費剛需,銷量受到影響。”

其次,榨菜應用的場景減少。榨菜應用最廣泛的地方,是類似工礦、建筑工地等流動場所,但近年來,隨著流動人群的減少,榨菜使用也相應減少。

同時,購物方式變化沖擊榨菜銷量。過去,人們在商超或零售店買東西,會“隨手來一包”榨菜,如今電商購物比重增大,但電商購物的目的性很強,很少有人專門在電商平台買榨菜。

成本上漲 生產端持續承壓

但不少人看不明白的是:一邊是青菜頭價格走低及銷量下滑,另一邊卻是榨菜價格節節攀升。

事實上,涪陵榨菜的漲價,並非驟然而起。回溯歷史可以發現:涪陵榨菜自2008年1月逐步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以來,13年時間裡,已經從0.5元步入“3元時代”。

“2021年11月,是我們最近的一次調價,各品類上調幅度為3%—19%不等。”趙平表示,這次調價,主要是因為成本大幅上漲。趙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般而言,青菜頭的成熟交易期在每年2月份,隨后經過一年“三榨三腌”,於次年完成生產,流入市場。

而在2021年底,全國大范圍遭受低溫凍害,江浙一帶青菜頭幾近絕收,成都、涪陵減產50%左右。當時,全國各地的榨菜商家紛紛涌入川渝搶購青菜頭,市場行情水漲船高,青菜頭收購價達到1500元/噸,比2020年高出約700元。

除了青菜頭在2021年暴漲,用於制作榨菜的輔料價格也在當年坐上了“火箭”。比如,香料之中的三奈八角,平時價格大約為20元/千克,2021年直接漲到180元/千克﹔再如用於材料包裝的紙箱、鋁箔袋等,均在當年漲價30%左右。

同期,涪陵榨菜集團加快建設全自動化生產線,每條投資達到1.2億元。

除產品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設備巨額投入,涪陵榨菜銷售費用也明顯增加。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為4.75億元,同比增長29.08%。

涪陵榨菜集團這一系列動作,試圖擴大品牌認知度,吸引新生代消費群體,解決品牌老化、邊緣化、低端化問題,為產品優化和迭代升級打好基礎。

動作頻頻 竭力撕下“低質”標簽

但涪陵榨菜的迭代升級,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比如,雲杉戰略咨詢創始合伙人何之冠就認為,涪陵榨菜價格上漲帶來的爭議以及銷量下滑並不是品牌力的問題,而是對於榨菜品類來說,在消費者的認知中,它就不是高價值的東西,價格預期擺在那裡。

說到底,榨菜始終被大多數消費者定義為“低質”產品,而如何撕掉“低質”這個標簽,也就成為涪陵榨菜迭代升級的關鍵。

事實上,近幾年,以涪陵榨菜集團為代表,涪陵榨菜產業在轉型升級上已經頻頻出招——

從產品定位看,為了適應年輕消費者健康升級的消費趨勢,榨菜由“運動補鹽好搭檔”的產品價值點,切換為“低鹽的佐餐開味菜”,入局“減鹽輕卡”新賽道。

從產品結構看,以榨菜為中心,向“榨菜+”、榨菜親緣品類、川式復合調料和川渝預制菜等多元化方向發展。

從產品生產看,在涪陵高新區布局20萬噸榨菜基地項目,新增10條榨菜自動化生產線,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但無論是翻倍式擴產能,還是“全民榨菜計劃”,涪陵榨菜的進階之路依然存在變數。

重慶社會科學院農業農村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楝子表示,不僅是涪陵榨菜,眼下重慶整個榨菜行業都面臨相同的“進階之難”。榨菜作為具有重慶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達到367億元,涉及眾多企業、農戶,地位舉足輕重。

當前,如何逆轉銷量下行曲線,探尋轉型升級之路,是重慶榨菜行業面對的共同話題。

為此,劉楝子建議,下一步,重慶要加快推動榨菜產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全鏈條升級。首先,要在種植端發力,加大對適應不同氣候變化的青菜頭良種繁育科研力度,實施田間智能灌溉設施和農村生產運輸“產業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避免因氣候原因和運輸損耗造成減產減收﹔完善青菜頭種植收益保險制度,提升種植戶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研發推廣適宜山地丘陵條件的青菜頭砍收機,減輕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成本。

其次,要在生產端賦能,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聚焦農戶、合作社、中小加工企業缺乏抵押物情況,創新豐富“榨菜貸”“三融貸”“榨菜池抵押貸”內容,有效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榨菜生產設備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改造﹔扶持集中建設榨菜窖池及廢水治理設施,鼓勵通過新技術研發加大榨菜鹽水“變廢為寶”,推動榨菜醬油專項標准制定和通過。

同時,要在銷售端出招,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針對不同消費場景,圍繞“榨菜+”持續拓展多渠道銷售、創新營銷策略,進一步推動品牌潮流化、產品豐富化、客群多元化。(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實習生 黎好)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