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滾燙 重慶重點工程建設跑出“加速度”

八月七日,渝湘復線高速彭酉路瀝青路面攤鋪現場,施工人員正在作業。通訊員 樊志航 攝\視覺重慶
持續高溫,我市重點項目建設施工進度如何?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部分工地發現,針對連晴高溫,我市不少重點工程採取調整勞動作業時間、加強防暑降溫等措施,保障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確保重點工程施工有序推進,跑出建設“加速度”。
渝湘復線高速
開設移動式愛心驛站、空調中巴
8月7日上午10點左右,酉陽丁市鎮朗平村——中鐵十九局三公司渝湘復線高速彭酉路瀝青路面攤鋪現場,橙黃色的“巨無霸”攤鋪機勻速前行,料斗持續“吐出”溫度150℃以上的黑亮瀝青,地面上熱浪夾雜著瀝青蒸汽“哧哧”地冒著白煙,形成一團滾燙的霧氣。
“我每天都在蒸桑拿,頭頂被太陽晒得像滾燙的鋼板,身后是不斷倒出的滾熱瀝青。”攤鋪機操作手李峰說。
李峰今年42歲,從事20多年的攤鋪機作業,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一天下來,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要結幾層鹽花。
7月、8月高溫天氣,正是瀝青鋪設的“黃金期”。對路面攤鋪施工人員來說,可謂“又愛又恨”:氣溫高,瀝青和石料黏合效果好,有利於碾壓成型,確保施工質量,但施工人員必須在“熱辣滾燙”的環境下作業。
現場,施工人員手拿鐵耙、鐵锨等工具,站在滾燙的瀝青料旁,迅速地對機械施工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攤鋪。用鋼钎測量瀝青鋪設厚度的施工人員,則穿梭在熱氣中,重復著同樣的動作:跳到剛攤鋪瀝青上快速測量后,再迅速跳出來。
“腳下瀝青‘蒸煮’,動作一定要快,否則鞋底就化了。”現場測量人員宋野在測量的同時,不停地擦拭額頭上大顆的汗珠。
現場中鐵十九局項目負責人趙景光表示,為確保路面鋪設在9月底前完工,項目部採取了許多防暑“涼”策,除了“抓兩端、歇中間”錯峰施工外,還開設了移動式“愛心驛站”和“空調中巴車”,配備了熬制好的綠豆湯、涼茶、西瓜和應急藥箱,施工人員可在裡面喝水、納涼﹔每天定期開啟噴淋和除塵霧炮機對施工區域洒水降塵。
“目前,路面鋪設分兩個工作面同時推進,每天以2公裡的速度推進。”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渝湘復線高速是重慶連接湖南的一條交通大動脈,截至7月底,全線137座橋梁、60座隧道已經貫通,巴彭路、彭酉路土建工程交驗完成95%以上。
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
冰塊運進地下35米深盾構區降溫
8月8日早上6點半,盾構司機周祥就來到了地下35米深的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鹿角北站盾構區間。他頭戴安全帽、身著反光背心、穿著絕緣鞋,圍著盾構機檢查了一周后,額頭上已經全是汗水。周祥一邊擦拭汗水,一邊快速進入盾構機主控室開始新的一天作業。
高溫天氣,地下隧道施工雖可免受太陽毒晒,但也是熱浪滾滾。周祥主要負責24號線一期工程鹿角北站—況家塘—竹園村站施工區間盾構施工。
隧道內施工悶熱潮濕,最近幾天,溫度都在35℃—40℃。“從8月4日起,我們每天分兩次往盾構區間內運輸冰塊降溫。”中鐵二十局相關盾構施工負責人表示。
當天上午10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從30公裡外運來的30塊冰塊、每塊重約25公斤,立即被施工人員搬運到隧道內,均勻地放在施工不同區域。目前,中鐵二十局項目部已經在兩個盾構施工點投放冰塊約3噸。
“用冰塊降溫,效果立竿見影,局部降溫可達5℃—8℃左右。”周祥說,這樣可以保証盾構機24小時作業期間溫度穩定。目前,鹿角北站—況家塘站—竹園村站區間單線每天正以7至10米的速度向前掘進。
項目部還採取“早上班早下班,晚上班晚下班”錯峰作業方式,每天對施工人員進行身體狀況問詢,及時調整身體不適人員作業內容﹔為4台盾構機主控室安裝了空調,用兩台110KW軸流風機將新鮮空氣傳送至洞內,部分施工區域增設了大風扇,全力保障施工人員健康安全。
黃桷沱長江大橋項目
在“雲端”,他每天要喝3公斤水
8日早上7點,黃桷沱長江大橋項目施工現場,已是機器轟鳴,人來人往,一派忙碌景象。中鐵建大橋工程局工程師吳小平站在近百米高空,拿著圖紙和施工班組的技術人員輕聲商討著施工細節。在他身旁,數十位建設者頭頂湛藍的天,投入緊張的“雲端”作業。
吳小平說,高溫天氣下,他每天要喝3公斤的水,衣服也經常是濕了干、干了又濕。但這樣的喝水量,在工地上其實不算多。“橋塔被太陽晒得燙手,上下攀爬也耗費體力,加上高空作業上廁所不方便,大家在口渴得不行的時候才喝水。”他說。
黃桷沱長江大橋全長1260米,橋梁集“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軌道交通”多功能於一體,採用雙層橋面布置,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橋中央是為規劃的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預留的雙線軌道,兩側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干路及人行道,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軌兩用懸索橋。
為趕在本月內實現黃桷沱長江大橋項目南塔封頂,項目部針對高溫天氣採取了一系列科學施工措施,在開展錯峰作業的同時,為數百位工人提供電解質水、綠豆、冰糖、西瓜等防暑降溫物資。
重慶城投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桷沱長江大橋建成投用后,將實現渝長復線高速公路快速進出中心城區,緩解內環快速路和渝航大道通行壓力,帶動果園港等樞紐和唐家沱、魚嘴等組團高效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江北區、南岸區和兩江新區互聯互通水平。
重大科學中心項目
上午10點就收工,午休時間延長一倍以上
8月8日早上10點剛過,空氣中還夾雜著一絲涼風,安裝工李小君收拾好自己的工具,下班了。
李小君是中建八局西部(重慶)科學城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虎溪建設項目(一標段)——重慶大學虎溪科學中心實驗大樓EPC項目(以下簡稱重大科學中心項目)施工人員,上月起,他所在的工地就進入夏季作業模式——每天早上6點上班至10點,再從下午3點半忙到晚上8點半,午休時間延長一倍以上。
不僅如此,為保障現場施工人員身心健康,重大科學中心項目在室外加工場、鋼結構施工區等焊接作業量大的區域,增加開水箱並補充老鷹茶等飲品,為戶外作業的工人及時補水,同時在人員通道處增加防暑降溫藥品自取點,提供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降溫藥品。
中建八局重大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介紹,重大科學中心項目集實驗基地、科研服務、科技拓展等功能於一體,是重慶大學有史以來最大的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中心、省部級中心等為一體的科學實驗中心。
目前,該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外裝飾、預制清水混凝土安裝、機電安裝及小市政施工,即將插入室外景觀施工,預計今年11月將全面竣工。(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廖雪梅 楊永芹 實習生 覃稚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