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避暑游今年面臨游客流失挑戰——

緊跟消費新趨勢 “涼”資源才能變“熱”產業

2024年08月15日07:2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8月11日,南川區金佛山景區,雲霧繞著喀斯特桌山地貌翻滾、涌動,形成美麗的雲海景觀,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通訊員 胡波 攝/視覺重慶

8月11日,南川區金佛山景區,雲霧繞著喀斯特桌山地貌翻滾、涌動,形成美麗的雲海景觀,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通訊員 胡波 攝/視覺重慶

8月7日,雲陽縣農壩鎮雲峰村,避暑的小朋友在“林下游樂園”玩耍。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8月7日,雲陽縣農壩鎮雲峰村,避暑的小朋友在“林下游樂園”玩耍。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天色澄澈,山風悠長。

8月14日,武隆區羊角街道清水村村民張秀娥,一大早就背了一篼菜到仙女山場鎮售賣。

“不知游客都去哪兒了?我這些菜原本是種來供自家農家樂用的,可暑假快結束了,農家樂生意卻並沒有想象中的好,隻能拿出來散賣。”張秀娥嘟囔著說。

今年暑期,我市多個傳統熱門避暑地的經營者均表示:“生意不及預期,接待量不飽和。”

作為全國避暑游市場重要客源地的重慶,為何本地稀缺的“涼”資源卻略顯“冷清”呢?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經營者:游客都去哪兒了

“往年這個時候,我家至少住有三四十個避暑客,訂房至少要提前一兩個星期,有時連客廳都打起地鋪,而今年暑期,房間從來都沒有住滿過。”張秀娥稱。

張秀娥所在的清水村海拔1000多米,緊鄰仙女山場鎮,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綠水青山、風景秀麗。

2019年,依托當地獨特的生態自然資源,該村成功打造了懶壩國際藝術度假區。看到商機的張秀娥返鄉創業,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農家樂。

“前幾年,生意確實好,上山避暑的客人絡繹不絕,一個夏季就能掙二三十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她稱,今年暑期,她的農家樂沒有延續往年的火爆,不僅房費降到每晚250元以下,入住率也不到之前的一半。

萬盛經開區黑山鎮也是我市知名的避暑勝地。看准了“氣候差”帶來的商機,90后李佳將自家房子改造成客棧,主要接待避暑客。

“今年,不僅游客上山的時間延后,人流量也少。”李佳說,直到7月中旬,才開始有游客陸續上山避暑,比往年晚了20多天,人流量也有所下滑,“一房難求”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周一到周五,附近絕大多數民宿、客棧、農家樂都有空房。此外,客房價格也有所下降,周末價格普遍隻有三四百元。

“今年暑期的客流量有所下降。”萬盛奧陶紀景區相關負責人稱。

該景區位於萬盛黑山之巔,海拔1300多米,打造有高空極限類、高空刺激類、高空體驗類、游樂趣玩類、自然景觀類等游樂設施,深受年輕游客喜歡,是我市知名的熱門景區。

該負責人表示,除團隊游客外,今年暑期,散客數量的降幅不低於10%。

觀察者:游客的腳步走得更遠了

避暑旅游,對重慶人而言,可謂一種剛需。

有研究機構測算,重慶人的避暑旅游需求潛力約為500億元,直接帶火了貴州、湖北、四川等周邊省市的避暑經濟。

同時,重慶也擁有非常豐富的“涼”資源。全市的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5.33%,其中有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的區縣多達22個,如巫溪陰條嶺、南川金佛山、石柱大風堡等。

近年來,我市依托這些“涼”資源,打造了武隆仙女山、豐都南天湖、石柱黃水等多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避暑旅游發展勢頭喜人。

那麼,既有客源,又有資源,為何一些高山涉旅行業的經營者還喊“餓”呢?

“不是重慶人不去避暑了,而是走得更遠了。”攜程集團區域政務總經理張大偉表示,根據該平台數據監測,重慶既是我國暑期旅游市場的十大客源城市之一,也是十大目的地城市之一。

今年暑期,“哪裡涼快哪裡待著”仍是游客首要考量因素之一,但游客的出游半徑明顯擴大了。

攜程《2024暑期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長線游是暑期主力,佔比超過七成。其中,東北、西南、西北地區旅游訂單同比分別增長40%、25%、20%。代表性的長線游目的地包括新疆環線、青甘環線、呼和浩特草原環線、川西環線、滇西環線等,8—10天長線游成為游客最愛。

該報告還顯示,與避暑相關的跟團游、自由行、景區門票等旅游產品訂單同比去年增長超1倍。其中,草原類、湖泊類、漂流類、水上樂園類旅游產品訂單同比增長超兩成。

此外,這個暑期,地球村上更是“長滿”了中國人,從非洲大草原到南美熱帶雨林,從歐洲杯綠茵場到東南亞海島……都有中國游客的身影。尤其是巴黎奧運會、歐洲杯等體育賽事拉動赴歐旅游訂單增長顯著,其中法國暑期旅游訂單同比增長八成,包車游訂單同比增長超五成﹔德國旅游訂單同比增長1.5倍以上。

“本地游客批量外流,赴渝游客又多集中在中心城區,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慶部分郊區高山避暑游目的地客流量減少。”張大偉稱。

對此,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分析稱,相比東北、西北等地的“涼”資源,重慶高山避暑的比較優勢相對較弱。隨著游客腳步走得更遠,過去嚴重依賴本地市場的重慶高山避暑旅游目的地,在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競爭中,自然落入下風。

專家:盤活“涼”資源,產業需升級

既有3000多萬人口的客源大市場,又有廣袤的山地資源,還肩負著高山居民“旅游致富”的殷切期盼,重慶如何進一步盤活“涼”資源?

“避暑旅游,具有形式自由、修身養性、停留時間較長、消費水平較高等特點,是提質增效文旅行業的有效手段。”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吳普稱,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立足山地資源優勢,融合“大生態”“大農業”“大康養”“大休閑”等內容,打造全國首選山地休閑避暑旅游目的地,大有可為。

他表示,氣候、旅游資源、品牌是近年游客選擇避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影響要素,其中游客對氣候適應性的關注比例達到44.4%,對避暑資源吸引力、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關注比例分別達到43.3%和39.7%。此外,避暑旅游公共服務指數、避暑形象及宣傳指數、支撐產業、信息可獲性等,也會影響游客的選擇。

因此,重慶要進一步盤活“涼”資源,需進行產業升級,包括大力發展中醫藥康養、運動康養、森林康養、鄉村康養、休閑避暑等,與時俱進地滿足游客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重慶不少避暑地,不同程度存在產品同質化、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從而造成過路客多、常住客少、回頭客更少的現象。”羅茲柏稱,重慶發展“避暑經濟”,必須充分突出自身優勢,補足短板,精准發力,拿出有辨識度的產品,推出有競爭力的服務,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消費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要努力破解季節性消費“忽冷忽熱”的尷尬局面,讓“春日經濟”“夏日經濟”“冰雪經濟”等形成閉環。(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