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蔡家鎮:“雙網格”聯動 提升基層智治效能

近年來,江津區蔡家鎮依托“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以黨建為統領,深化“雙網格”建設,優化“微信+網格”線上服務、做實“預防+化解”線下處置,群眾煩心瑣事迅速回應,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隱患在網格摸排、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暢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愛心幫扶 推動“雙網格”全覆蓋
“這幾天一直下大雨,房子旁邊的泥巴路可能要垮掉,但是年紀大了沒辦法自己修,智能手機也不會用。好在有小敖可以幫我們反饋,很快就有人來用水泥固化道路了。”日前,鴛鴦村傅大爺看著清爽干淨的水泥路,笑著說。
李大爺口中的小敖是鴛鴦村的網格員敖友華,他在了解到對接村民的需求后,便根據具體情況,代村民進行線上反饋,從而快速高效解決村民們的困難和問題。
“老年群體佔比較大,智能手機使用率較低,這是鄉鎮推動‘雙網格’工作的痛點和難點。”蔡家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提升“雙網格”覆蓋率,蔡家鎮堅持將“雙網格”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緊盯年老體弱、無智能手機群眾,確定“幫扶戶”209戶。同時,安排網格員一對一結對幫扶,堅持每日線下走訪收集訴求並通過一體化治理智治平台上報。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接到上報事件后,便會立即交辦、轉辦至相應崗位,全過程跟蹤、調度,形成“群眾點單、網格接單、鎮上派單、板塊辦單”的工作閉環,實現網格事項、網情收集“一鍵辦”。
如今,隨著“雙網格”改革持續深化,蔡家鎮按照“一網格一圈群”模式,以111個實體網格為依托,劃分線上網格111個,線上網格覆蓋實體網格達100%,覆蓋轄區35686名常住人口。依托線上網格辦結上報事件3243次 ,真正實現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搭建起黨群溝通的連心橋,推動“基本民生”向“品質民生”轉變,努力讓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織就民生“幸福網”。
深化應用 增強為民服務本領
“我種的幾萬斤耙耙柑都賣完了,真得感謝政府之前快速響應給我們想辦法、找銷路。”在蔡家鎮新開村,種植大戶傅尚康看著100畝地裡長勢良好的果樹,心裡十分感慨。
原來在今年年初,新開村200多畝耙耙柑相繼成熟,但由於本地水果銷售渠道單一,零售體量偏小,造成10萬斤耙耙柑滯銷困境。
“當時大家的焦慮情緒比較重,在網格群裡討論耙耙柑銷售的問題。”新開村網格員龔南英說,在發現農戶的困難和需求后,她和同事迅速將該情況通過一體化治理智治平台報到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在收到問題反饋進行分析研判后,確定由經濟統計崗、鄉村振興崗、農業農村崗市場監管崗等多崗配合,在全鎮網格群中發布耙耙柑購買渠道,開通周邊場鎮趕場日耙耙柑銷售專線,按照不同耙耙柑品質採用統一定價、統一採收,為農戶銷售、企業收購提供便利,同時聯系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等部門,尋求幫助和支持,利用蔡家距離雙福農貿城較近的優勢引導農戶建立長期供貨合作鏈。
最終,經過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蔡家鎮耙耙柑全部按照不低於4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銷售完成,十幾戶種植戶獲得收益超40萬元。
今年以來,為更好運用“雙網格”機制服務群眾,蔡家鎮安裝接入地質災害、森林防火等感知設備42個。同時,依托突發事件直報快響系統,發揮“雙網格”力量的哨點作用,在網格群中發布包括特大降雨、電信詐騙等風險預警信息,實現服務群眾高效化。
協同處置 及時有力化解風險
近日上午10:52,大龍村網格員趙薇發現網格群中有村民反映,有兩戶村民發生激烈口角沖突,確認消息真實性后,立即通過基層智治平台上報“鄰裡糾紛”事件,大龍村村社治理中心隨即聯系派出所民警一起現場調解。
上午11:00,村委及民警抵達現場調解矛盾,經當事人反映,當日村民樊世貴在醉酒之后未經村民石國治的允許私自採摘石國治家的荔枝,並將荔枝樹連根砍斷﹔上午11:13,經過村委干部及民警的調解,村民樊世貴賠償石國治300元后,雙方達成和解。由於發現及時,不到半小時內就成功調解,避免了矛盾激化。
這是蔡家鎮充分利用“雙網格”線上線下協同感知風險化解風險的生動寫照。蔡家鎮著力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的風險感知化解體系、便捷高效的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及時精准的圈群傳播體系”三大體系,健全“常態收集調度、智能分撥辦理、精准考核評價”三項機制,推動基層風險感知化解更加有力,服務基層群眾更加高效,圈群傳播引導更加精准。(周俊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