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重慶發現我國西南地區首個鴨嘴龍類恐龍

2024年09月11日19:1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長生黔江龍復原圖。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長生黔江龍復原圖。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9月11日電 (胡虹、劉敏)9月1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地質隊、重慶市黔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雲南大學及國家自然博物館近期發現並命名了一個新的鴨嘴龍超科恐龍物種——長生黔江龍(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長生黔江龍是重慶地區首個被正式命名的鳥腳類恐龍,也是發現於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個鴨嘴龍類恐龍,為東亞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佐証。

長生黔江龍的屬名取自化石標本產出地重慶黔江區正陽組,種名來自首次報道黔江白堊紀恐龍化石的古生物學家王長生。近日,長生黔江龍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SCI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黔江正陽組典型地層剖面。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黔江正陽組典型地層剖面。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據了解,鴨嘴龍類(鴨嘴龍超科)恐龍因其喙吻部寬扁,極像鴨嘴,故名鴨嘴龍。它們是一種植食恐龍,存在於早白堊世晚期至晚白堊世末期,由禽龍類演化而來,在全球均有分布。雖然我國北方很多地區都有鴨嘴龍類化石發現,但來自於中國西南地區白堊系的化石材料卻極度匱乏。

據介紹,本次長生黔江龍的標本發現於黔江上白堊統正陽組地層,為一具部分完整且關聯的鴨嘴龍類恐龍骨骼,材料包括了下頜、背椎、后肢、完整的腰帶以及關聯的前部尾椎。

研究人員對黔江龍體長進行估計,其身長大約8米,為四足行走。通過黔江龍完整的腰帶及關聯的尾椎判斷,該恐龍生活在附近,死亡后搬運距離不遠。

長生黔江龍復原骨架模型。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長生黔江龍復原骨架模型。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鴨嘴龍類是白堊紀晚期代表性植食性恐龍,對理解鳥臀類恐龍的演化和白堊紀陸地生態系統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徐星表示,早期鴨嘴龍類恐龍大多發現於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北方和蒙古南部,長生黔江龍是發現於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個早期鴨嘴龍類恐龍,其發現和研究有助於理解鴨嘴龍類的早期演化歷史,本次研究也推斷出黔江龍的祖先很可能由我國北方遷徙到南方,並在重慶黔江定居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長生黔江龍的發現和研究,也為評估重慶黔江區正陽組上部時代范圍提供了全新視角,黔江龍的生存時代推測大概為晚白堊紀中晚期。

早在1960年,重慶黔江正陽組發現了白堊紀恐龍化石線索﹔1974年,原四川地質局107地質隊王長生首次報道了山陽嶺一帶恐龍發現。2019年,為全面摸清黔江恐龍化石資源,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的統籌安排和科學組織下,一系列化石資源調查、勘查及保護研究項目陸續開展。2022年“重慶市黔江正陽恐龍化石集中埋藏地勘查與保護”項目實施,截至目前已發現2個穩定化石富集層位、400余個化石露頭點和5個化石富集區,發現的恐龍類型經過初步鑒定包括了蜥腳類、獸腳類以及鳥腳類的鴨嘴龍類等,彌補了西南地區白堊紀恐龍化石研究薄弱環節,也為世界恐龍研究提供更多科學材料。

長生黔江龍生存的時代。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長生黔江龍生存的時代。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據悉,重慶市恐龍化石資源豐富,已在29個區縣的70多個地點發現恐龍化石線索,具有分布范圍廣、區域富集、數量多、種類多等特點,重慶也因此被譽為是“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截至目前,該市已發現了世界級的重慶雲陽侏羅紀恐龍動物群,命名恐龍新屬種6個,串聯了亞洲侏羅紀恐龍的演化歷程,填補了世界恐龍演化史空白。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