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會7個案例入選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
近日,全國總工會公布第7期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名錄,重慶工會4個案例入選。今天,我們轉載重慶工會入選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名錄第6期及第7期共7個優秀案例,供各級工會相互學習借鑒。
思想政治引領
市總工會“三個聚焦”領航職工思政建設
市總工會積極創新工作模式,以“關心關愛職工、服務保障職工、技能提升職工”為工作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不斷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廣大職工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積極投身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火熱實踐,繪出了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同心圓”。
一是聚焦職工關心關愛,暖心慰問傳溫情。在2024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當天,市總工會走進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為節日期間堅守崗位的一線職工送去節日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二是聚焦職工所思所盼,座談交流繪藍圖。市總工會精心組織了“感恩關懷情 建設新重慶”職工座談會,邀請貨車司機、列車司機、裝卸工人、場站管理人員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等共同參與。會上,職工代表們暢所欲言,分享了一線工作的心得與體會,提出了對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市總工會主席陳元春一行認真傾聽、充分交流、詳細解答,幫助廣大職工畫好實現個人夢想和現代化重慶建設的“同心圓”。
三是聚焦技能提升,勞動競賽展風採。為提升職工的專業技能水平,市總工會聯合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在中鐵聯集重慶中心站舉辦2024年“軌道上的新絲路”中歐班列(重慶)技能競賽。競賽聚焦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職工專業技能提升,組織5000余名一線職工開展技能競賽,打造新時代新重慶中歐班列技能比武平台,並表彰先進勞動班組和專業人才,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功立業。
發揮勞模工匠作用
渝北區總工會高效賦能勞模精神進校園 探索構建勞動教育新體系
渝北區總工會將勞模精神作為勞動育人的關鍵引擎,把勞模資源嵌入中小學特色勞動課堂,走出一條富有勞模特色的勞動育人路徑。
一是工會領航,統籌調配勞模資源。區總工會聯合區教委、區勞模工匠聯盟協同制定實施方案,梳理勞動教育需求清單和勞模工匠資源清單,實現勞模資源與學生需求精准對接。遴選出156名勞模工匠進入全區勞模師資動態管理庫,全區68所學校開設勞模課堂,覆蓋學生近3萬人。
二是多維聯動,筑牢勞模育人根基。全面推行“勞模+課堂+基地”勞動育人模式,聯合教育專家、勞模工匠共同設計家政廚藝、傳統農耕等勞動教育課程10個,將勞模精神貫穿中小學勞動課、主題隊會課。協調優質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等與中小學結對共建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56個。
三是深度融合,釋放勞模立體效能。將勞模精神與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制作《勞模風華》校本課程,將勞模精神作為小學生思政課程內容,全區每年舉辦勞模進校園宣講會、演講比賽、主題繪畫等文化賽事100余場次。將勞模課堂作為勞動教育反哺社會的實用指南,每年開展校園勞動周、家庭勞動日、勞動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220場次,有效推動勞模教育家校社正向循環。
重慶機械技師學院“雙輪驅動” 為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高素質人才
重慶機械技師學院堅持“教育服務產業,產業引領教育”的理念,從專業建設、功能拓展兩個方面重點發力,積極探索推行“雙輪驅動”式數字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服務重慶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產教融合建設“創新+創效”專業。持續深入長安汽車、海爾集團、大江美利信等智能化應用程度高的制造企業挖掘新技術、新工藝,考察企業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建設,調研企業技能人才的崗位能力標准等﹔邀請政府部門、行業專家及勞模工匠學者來校介紹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趨勢和需求。將最新技術、最新標准轉化為教學內容,推動專業建設改革,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是校企共建培育“智能+技能”人才。圍繞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校企共建“數字化學習型工廠”,大力推行“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建立了先進制造特色專業群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校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國家級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培育新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1人、重慶英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1人。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市總工會聚力“三個覆蓋”不斷提升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質效
市總工會聚力“三個覆蓋”,抓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不斷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聚力組織覆蓋。一是在“點”上突破,採取“一對一”輔導、“逐個突破”等方法,推動滴滴、貨拉拉、曹操出行等頭部平台企業全部建會﹔二是在“線”上擴展,依托行業主管部門、黨組織(協會),通過行業、區域覆蓋解決小微企業建會難題﹔三是在“面”上吸納,依托鄉鎮(街道)、社區工會廣泛吸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並納入數據庫動態管理。
聚力服務覆蓋。一是以工會服務站點“雙15工程”為牽引,整合黨群服務站、商圈商場等力量,形成15分鐘服務圈,推動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將“勞動者港灣示范點”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二是升級“互聯網+工會戶外站點”普惠性服務體系,建立“線下+線上+心靈”服務新模式,設立心理咨詢室和法律角,把基礎服務與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特色服務相結合。
聚力工作覆蓋。一是思想政治引領“凝新”,開展勞模工匠“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二是職工互助保障“暖新”,贈送專項意外傷害互助保障、開展健康體檢等﹔三是融入社會治理“聚新”,推動創建“騎手友好街區”,充實基層社會治理力量。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重慶市化醫農林水利工會堅持“三抓”維權促穩構和諧
重慶市化醫農林水利工會針對行業企業特征分類施策,發揮各級工會及勞動關系“三員”隊伍作用,堅持抓早、抓小、抓重點,有效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是堅持“抓早”,防患未然。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信息員網絡、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定期研判、專人調處等制度。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做好涉改企業形勢政策教育並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每年開展職業健康、勞動安全、民主管理檢查評比和集體協商競賽。
二是堅持“抓小”,竭誠服務。倡導基層工會應職工之所需、盡工會之所能,做到困難幫扶、合理解決、無理引導、違法處理四個到位。對涉及面較廣、人數較多的權益受損問題,採取上下聯動、多方協調、整合資源綜合施策。
三是堅持“抓重點”,克難攻堅。對資產重組、環保搬遷等涉穩企業,分類制定解決方案和維穩預案。對待崗、分流等職工,既防控引導又盡力幫扶,落實“一人一策”關懷援助政策。
女職工工作
市總工會多措並舉深耕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關愛行動
市總工會聚焦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權益維護、健康保護、關心關愛等需求,創新工作載體,深化四項措施,提升關愛實效,讓她們深切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
一是搭建“普法橋”,維護職工權益。開展女職工“普法宣傳月”活動,組織權益保護專題巡講團,為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提供法律宣傳、婚姻家庭、心理健康等宣講咨詢服務,2024年開展普法宣傳活動1200場次,覆蓋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16.2萬人次。
二是筑牢“健康堤”,實施“兩癌”篩查。開展“關愛女職工 工會護健康”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免費“兩癌”篩查活動,2024年惠及4606名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投入資金138萬余元,不斷提高對疾病的預防意識和防范能力。
三是建設“暖心站”,提供溫情關懷。整合社會資源,採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設工會驛站5444個,切實解決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並為有條件的驛站增設書屋、母嬰室等,滿足多元化需求。
四是撐起“成長傘”,關愛職工子女。推進愛心托管班建設,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提供形式多樣的普惠性托管服務﹔2024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慰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近萬名,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與關愛。
萬州區總工會用好“一函兩書” 切實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
2024年以來,萬州區總工會緊緊圍繞女職工權益保障,用好“一函兩書”,做實做細法律監督,切實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
一是部門共行,構建維權網絡。依托“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群眾性勞動爭議化解機制,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工作。用好“公檢法司”專業資源和工作優勢,引入整合工會力量,定期研判女職工維權典型案例,推動建立多元主體協同維護女職工權益的工作格局。
二是預警先行,暢通維權渠道。開設女職工維權窗口,及時收集受理相關線索。下發《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針對《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提醒企業糾正用工違法行為,特別注重懷孕女職工在試用期間的就業權保障、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特殊權益保障以及職場性騷擾的預防和制止問題。
三是保障同行,優化維權方式。建立女性調解援助專業團隊,對女職工權益爭議的訴求或案件優先指派工會專業化女性律師受理。注重案前調解,通過現場調查、協調解決等方式,查明案件事實,督促企業依法用工。2024年以來,處理女職工特殊權益案件3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中秋假期重慶接待國內游客776.5萬人次
- 人民網重慶9月18日電 (記者馮文彥)18日,重慶市文旅委發布消息,中秋假期,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776.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52.69 億元,游客人均花費 678.6 元,同比增長 1.4%。全市130家重點監測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83萬人次。…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