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多措並舉提升城市文明

近日,由涪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委宣傳部聯合涪陵尚善社工開展的“壩壩茶·江城故事匯”首期在濱江路“長涪匯”拉開序幕,活動進一步創新理論宣講形式,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打造市民家門口的文化圈。
在涪陵,一盞盞壩壩茶,一場場壩壩會,一個個文明集市,可品市井煙火,可觀文明風尚,令人心生暖意。
江城故事匯開講 打造家門口的文化圈
配上茶水、報刊、文明“伴手禮”三件套,“壩壩茶·江城故事匯”活動現場開展了一場主題為“烽火羅雲 憶往昔崢嶸歲月”的精彩宣講。宣講員圍繞革命老區羅雲最具歷史意義的紅色故事和英模人物事跡,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聆聽。
一盞壩壩茶,舌尖好味道。現場駐足聆聽的市民紛紛表示,這樣的宣講活動很有意義,街頭變成了學習課堂,讓大家對好政策好理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據了解,涪陵區委宣傳部整合部門資源,探索打造“長涪匯”文明實踐示范長廊,在濱江路茳舍茶攤、長涪匯·福慧兒童書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文明集市、“壩壩茶·江城故事匯”“一碗豆花飯·溫暖一座城”等活動,著力繪就城市文明新畫卷。
“壩壩茶·江城故事匯”活動於每月第二周周五晚20:30—21:30開展,邀請涪陵宣講“名嘴”與文藝工作者以評書、故事等形式,講述黨的創新理論、涪陵文化、身邊好人好事等,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有人氣。
一場道德評議會 評出幸福感議出新風尚
“老人在世的時候就要好好孝敬,老人過世后沒有必要大操大辦”“村規民約要求我們不僅要鄰裡互助,還要移風易俗”……涪陵區清溪鎮在石壩村召開道德評議院壩會。
評議會現場,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暢談身邊優秀榜樣、對如何破除陳規陋習提出意見建議,氣氛活躍、熱烈。
石壩村負責人介紹道:“村裡運用道德評議會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宣傳活動,引導基層群眾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共同抵制不良習俗,傳遞文明新風尚。同時,我們還把村裡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黨員、鄉賢召集起來成立評議小組。小組人員通過日常觀察走訪,了解村民訴求,及時發現好人好事好典型,並做好宣傳,讓村民知曉好人好事,引導村民爭做好人,共同營造簡朴純潔的社會風氣,共同建設文明鄉村。”
一場壩壩會,文明新風扑面來。今年以來,涪陵區廣泛開展“文明實踐進院落·文明新風送萬家”活動,以群眾聚集的院落為基本單元,實施“院落+”文明培育行動,開展“+思想”“+文化”“+文明”“+志願服務”等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場次,讓院落煥發新活力,成為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助推器”,打通宣傳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融洽了鄰裡,濃郁了鄉情。
“小”集市“大”文明 這個文明集市有點意思
由涪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趕文明集市 享文明新風”活動在“長涪匯”舉行,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和青少年參與。
文明集市上,一個攤位一個主題,讓人眼前一亮。區婦幼保健院開展健康義診,崇義街道開展節儉家風推廣,區教委和團區委圍繞青少年暑期安全開展教育宣傳,“小涪星”志願團隊組織學生志願者開展愛心義賣,還有建設全國文明城區知識問卷調查……各種共享文明生活的理念展示和體驗活動,吸引了市民積極參與。
在集市現場,一群青少年志願者們尤為引人注目。他們身著橘色志願馬甲,用手中的棒棒糖作為“獎品”,游走於“長涪匯”夜市,對市民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當天,他們還在開展文明勸導時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為街道“美容”。
趕文明集市,享文明新風。活動不僅面向青少年,更倡導“小手拉大手”,帶動全社會參與,通過多元化體驗、志願服務、科普傳播和互動交流,共同提升社區文明程度,營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步行街設置“潮汐”市場 守護城市“煙火氣”
流動攤販佔道經營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難題。小切口反映大民生,涪陵區瞄准滿足群眾切實需求,大力推進群眾關切、反映強烈的身邊“小案小事”專項治理,探索“潮汐式”攤區管理模式,敦仁街道在南門山步行街設置“潮汐”市場,幫助市民解決生活就業問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城市文明建設。
下午5點,果蔬攤販、鹵菜攤販有序背著背篼、挑著擔子朝南門山步行街走來,沿著步行街道路整齊擺放。“以前擺攤沒有固定位置,看見城管就躲。新的管理模式讓我們可以安安心心擺攤。”蔬菜攤販說。
敦仁街道在南門山步行街共設置兩個“潮汐”市場,共200多個攤位。早市經營時間為凌晨4點到早上七點半,夜市經營時間為下午5點至晚間八點半,經營范圍僅限於周邊農戶、市民自產自銷的果蔬等農副產品。
為方便攤販經營,該街道在“潮汐”夜市安裝了5盞太陽能路燈,並安排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和環境衛生,加強對“潮汐”市場的日常規范管理,守護好城市“煙火氣”。
小集市匯聚了市井長巷的煙火氣,也成為就業服務的新平台。“小事不小”,城市文明有了“煙火氣”,也有了“民生情”。(郭線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