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專題關注

前鋒區搭建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平台為農業注入“智慧因子”

2024年11月14日11:19 |
小字號

近年來,廣安市前鋒區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部分業主搭上智慧農業“快車”,實現農作物生產、監測、決策管理全程輕鬆化。

11月5日,向太陽種苗合作社業主向海嘯,打開手機裡的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App,屏幕顯示:風速0.6m/s,風向東風90℃,空氣溫度18℃,濕度超出上限90%,目前為91.2%。

“月底就要育辣椒苗了,得提前了解一下棚內的環境信息,為育苗做准備。”盡管向海嘯從事蔬菜育苗工作多年,但直到去年感受到智慧農業帶來的便利,他才知曉原來育苗可以這麼輕鬆。

向海嘯說,以前育苗時,從翻耕土地開始,他隔三差五就要進大棚,查看土壤和蔬菜苗生長情況,溫度過低要請工人蓋薄膜保溫,有病虫害要請工人噴洒藥物,費時費力費錢,而且存活率還不高。

“現在打開手機就能輕鬆育苗,大棚內濕度過高就打開排風扇系統,溫度過高就打開噴水系統,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平台讓育苗全程機械化,育苗不再難。”向海嘯介紹,去年,他採用數字化管理平台育苗共培育辣椒苗20多萬株,產量比往年至少提升了20%。今年,他將擴大規模,培育辣椒苗40多萬株,並增加培育品種。“手機管理更輕鬆,可以多培育幾個蔬菜品種增加收入。”

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平台功能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大棚內配套安裝了水肥一體化、噴淋滴灌、內外遮陽等現代裝備,平台採集這些設備信息,形成一個數據網絡,讓大棚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實現了科技與農業的完美結合。

“受益的不僅是向海嘯,目前我們園區已注冊的業主和農戶有10余人。”觀閣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芳說,農戶同樣可以通過手機查看、管理田間地頭的農作物,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減少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從做“體力活”到干“技術活”,從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近年來,前鋒區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通過搭建完善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平台,為農業生產注入“智慧因子”,讓現代種田有“智”又有“質”。

來源:前鋒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第六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渝舉辦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記者胡虹、實習生姜曉軒)12日,第六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本次論壇以“促進中國—東盟法治交流合作”為主題,由中國法學會指導,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法學會、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重慶市司法局、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共同主辦。…
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渝舉行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 (陳琦、劉敏)11月12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法律專家、進出口外貿企業、商會代表齊聚山城,圍繞司法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進行深入探討。 本次活動由渝中區人民政府、西南政法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渝中區司法局承辦,活動旨在深入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圍繞司法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開展交流。…
家有存款80多萬還領低保 法院:停止發放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 最低生活保障關乎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發放給誰、發放多少關系著全社會最起碼的公平正義。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給付最低生活保障金二審案件,王某夫婦因家庭存款80多萬且拒不配合核查工作,被重慶某區民政局暫停最低生活保障發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