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引導各類先進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推進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

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重慶探索

2024年11月15日07:4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近年來,重慶著力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引導資本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圖為金融機構雲集的江北嘴中央商務區。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近年來,重慶著力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引導資本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圖為金融機構雲集的江北嘴中央商務區。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一環。近年來,重慶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著力引導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加速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加快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在一系列看似“簡單”的數據背后,重慶要素市場究竟有著怎樣的改革故事?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土地要素加“數”入市

服務覆蓋8100多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00多萬農戶

眼下,總投資4800余萬元的藏式民族風情園正在南川區木涼鎮玉岩鋪村緊鑼密鼓建設,項目業主方是一家設立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民營企業。

一家西藏的企業,為什麼會來到重慶投資?該企業負責人茅睿笑稱,“這是緣分。”

原來,企業一直托人在全國各地尋找海拔800米左右適合打造康養產業的土地,“直到在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以下簡稱重慶農土交所)網站上看到了南川的項目介紹,地塊的資源優勢與康養項目的規劃實現精准契合。”

事實上,茅睿口中的“緣分”,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重慶農土交所創新打造的“土地商店”,推動土地要素加“數”入市。

“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生態增值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要麼是‘錢’找不到‘地’,要麼是‘地’找不到‘錢’,難以實現土地平等交換、高效匹配、雙向流動。”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重慶農土交所打造數字化“土地商店”,為土地市場的交易主體、服務機構、監管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土地供需信息、地圖找地、雲上選地等服務,自2023年上線以來,累計服務26個區縣,發布各類建設用地、自然資源資產項目313個、面積2.2萬畝。

同時,重慶農土交所還建立“后倉”,匯集批而未供、閑置低效、擬轉讓或退出市場等土地信息,納入土地“貨倉”,根據項目成熟度分批“上架”展示,保証“土地商店”貨源充足。

此外,重慶農土交所還搭建土地“電商”,聯動全國平台,實現交易全流程線上辦理,做到“競買不跑路、交易不見面”,2023年以來,累計交易入市土地34宗251畝、交易額1.37億元。

依托數字賦能,截至目前,重慶農土交所各類產權要素交易突破千億元大關,地票交易累計37萬畝、740億元,服務覆蓋8100多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00多萬農戶。

十年“碳”索持續突破

到今年上半年,重慶碳排放權累計成交達5108萬噸、12.01億元

今年3月,重慶一場“碳”交易備受關注。

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完成了首筆重慶“碳惠通”項目自願減排量交易,交易溫室氣體減排量約16.7萬噸,交易額600余萬元,成為全國首例公交低碳出行核証自願減排量交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交易金額將依據可行的商業模式向乘客分配回饋,乘客也將“吃”到交易紅利。

在以土地、勞動力、資本為代表的傳統要素市場風生水起的同時,近年來,新興要素市場也引人矚目,碳市場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要素市場的“新生代表”,碳交易沒有“老路”可走、沒有舊例可循,而重慶作為全國八個試點碳市場之一、西部地區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4年6月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起,歷經十年探索,蹚出不少改革新路子。

重慶聯交所集團是重慶碳排放權的交易中心,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碳市場改革第一步,就是以市場機制的完善推動碳市場主體擴容提質。”

據介紹,近年來,重慶聯交所集團持續優化交易模式和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協同構建“1+3+N”碳市場規制體系,全市場交易主體已超1100戶,引入多家証券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累計交易碳排放權超160萬噸。

但搭建起了市場機制並非就萬事大吉。改革第二步,重慶聯交所集團創新推行有償拍賣和自願減排交易,緩解碳市場供需矛盾,拓寬生態價值轉換路徑。

一方面,推動碳配額有償分配改革。重慶聯交所集團編制全市碳配額有償分配改革具體競價交易實施方案,組織重慶四輪碳配額有償發放工作,累計為11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發放碳配額1210萬噸。

另一方面,創新自願減排交易品種。在2021年上線重慶核証自願減排量CQCER新交易品種,打通農林行業碳匯、工業企業減排等生態產品開發、量化、交易、消納全流程,累計成交465萬噸、1.24億元。

改革第三步,提升碳市場金融支撐服務,強化金融市場反哺功能。

比如,重慶聯交所集團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碳配額抵質押登記管理服務平台,攜手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開展2筆碳配額質押融資2.28億元,將企業“碳約束”轉化為“碳生產力”。此外,還創新試點開展碳配額回購業務,2023年12月,依托碳市場交易職能服務証券公司開展全市首筆碳配額回購業務,構建“銀行質押+券商回購”融資模式。

10年改革,重慶碳市場碳價從開市時的低位上升到現在的40元左右,年度成交量從起步時的平均20萬噸攀升至800萬噸。

截至2024年上半年,重慶碳排放權累計成交已達5108萬噸、12.01億元,成交規模暫居8個試點碳市場第三位,實施碳減排項目近80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100萬噸。

點“數”成金領跑全國

率先出台數據條例,探索建立全鏈條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體系

今年5月,重慶軌道集團完成了重慶軌道交通乘車二維碼基礎數據資產的登記程序,拿到了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數據資產登記中心頒發的首張《數據資產登記証書》,實現了重慶國有企業數據資產登記工作“零”的突破。

事實上,和走過十年的碳市場日趨成熟、穩定不同,對於重慶乃至全國而言,當前數據市場改革仍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起步階段。

一方面,數據產權制度仍需完善,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存在事實上的分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產品的開發和交易。

另一方面,數據交易市場還存在制度空白,缺乏統一的法律支撐、技術標准和監管機制,數據確權、隱私保護、交易定價、數據資產化、數據流通等方面仍不規范,制約了數據要素市場發展。

為此,重慶數據市場改革加速“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在全國率先出台《重慶市數據條例》等,成立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全鏈條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體系,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釋放數據價值、點“數”成金。

首先,率先構建數據產權制度,出台《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社會數據資產登記指引(試行)》等文件,細化明確數據確權、登記、頒証等規定﹔搭建“一鏈一碼一指紋”數據資產登記平台,在全國率先發放6張數據資產登記証書,實現全過程鏈上存証、全流程資產權屬溯源。

其次,聚力打造數據交易平台,探索建立涵蓋數據合規、數據定價、數據登記、供需匹配、交易結算等全流程數據交易平台。截至2024年9月底,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累計吸引入駐數據供應商685家,上架數據產品5653款,實現數據交易額9.2億元,躍入國內數據交易第一梯隊。

同時,建立數據資產入表機制,探索開展公共服務領域數據資產盤活試點,協助重慶兩江智慧城投公司完成總存儲容量7.59TB、數據資源表157張、數據項6.6億個、數據總數量39億條的數據資產盤點工作,協助其實現入表金額1585萬元人民幣,成為全市首例數據要素資本化的示范案例。

此外,推動數據金融協同配置,攜手華夏銀行落地全國首筆“數據資產挂鉤抵押貸款”,將企業的數據資產進行全線上抵押登記,創新將貸款利率與企業數據資產價值挂鉤,成功探索了企業數據資產融資路徑。(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數讀·重慶要素市場化改革“成績單”>>>

■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各類要素交易額突破千億元

■西部數據交易中心躋身全國數據交易第一梯隊

■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產業規模和效益整體位居全國前列

■2023年新增境內上市企業7家、IPO融資101億元,居西部第一

■2023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865億元、同比增長37%

記者 唐琴 整理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第六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渝舉辦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記者胡虹、實習生姜曉軒)12日,第六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本次論壇以“促進中國—東盟法治交流合作”為主題,由中國法學會指導,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法學會、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重慶市司法局、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共同主辦。…
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渝舉行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 (陳琦、劉敏)11月12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法律專家、進出口外貿企業、商會代表齊聚山城,圍繞司法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進行深入探討。 本次活動由渝中區人民政府、西南政法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渝中區司法局承辦,活動旨在深入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圍繞司法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開展交流。…
家有存款80多萬還領低保 法院:停止發放
  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 最低生活保障關乎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發放給誰、發放多少關系著全社會最起碼的公平正義。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給付最低生活保障金二審案件,王某夫婦因家庭存款80多萬且拒不配合核查工作,被重慶某區民政局暫停最低生活保障發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