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江津:破解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裡”難題

2024年11月19日11:29 |
小字號

近年來,江津區塘河鎮硐寨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因地制宜發展土雞養殖、深山蜂蜜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郵運通”新模式,以“快遞進村”促進“農產品進城”,助力硐寨村鄉村振興工作。

強調研、找堵點 瞄准“最后一公裡”難題

硐寨村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出林下土雞養殖、野生葛根粉、深山蜂蜜、野生竹筍、硐寨柚等“土貨”產業。目前,硐寨村林下土雞年存欄量1.5萬余隻、土雞蛋年產蛋量100萬枚、野生葛根粉年產量2千余斤、深山蜂蜜年產量700余斤,硐寨柚年產量3萬余斤,野生竹筍年產量5萬余斤。

與產業發展的“熱”相比,農產品銷售經常遇“冷”。

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認真分析研判,總結出問題的節點:一是村級物流服務缺失。快遞公司有效服務僅覆蓋到塘河鎮場鎮,最遠的村民寄取快遞(乘車)往返時間為1小時,導致村民收發快遞極為不便。這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也限制了農村電商的發展,使得村民難以通過網絡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外來商品的進入也受到阻礙。二是產品物流價格過高。高昂的物流價格極大地壓縮了農民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証盈利,不得不提高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這使得其農產品在電商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進而限制了硐寨村“土貨”產業規模和銷售渠道。三是銷售渠道過於單一。本村村民的農產品銷售主要依賴於趕集和熟人購買等傳統渠道,但塘河鎮屬於小鎮,人口較少,趕集頻次有限,這就導致農產品的銷售機會受限。熟人購買這一渠道,雖然基於信任關系能夠保証一定的銷售量,但銷售量通常不大,且價格往往缺乏市場競爭力。這種單一的銷售模式極大地限制了農產品的市場拓展和村民的收入增長。

建中心、育隊伍 打造“快遞進村”綜合服務體系

為解決這些問題,硐寨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積極拜訪市郵政管理局六分局等行業主管部門、郵政公司等物流企業,邀請相關負責人到村調研10余次,研討以硐寨村為樣板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裡”難題。

一是依托“黨建+”,打造快遞服務平台。硐寨村黨總支與駐村工作隊會同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六分局成功招引順豐速運公司,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利用村集體門市,在順豐公司的投資下,建成村級快遞服務中心。與郵政、順豐、京東、“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達成攬收協議,實現了多品牌快遞服務的覆蓋。

二是依托“網格+”,打造物流服務隊伍。硐寨村黨總支與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現有“1+3+N”網格力量的作用,將黨員、村社干部、網格員這三支隊伍緊密整合起來。村社干部憑借對村庄情況的熟悉和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協調解決快遞服務中的各種問題。網格員則發揮其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走村串戶收集快遞需求,確保服務無死角。這支由多股力量匯聚而成的快遞投遞與攬收服務隊伍,不僅及時、准確地將快遞送到村民手中,還主動上門攬收村民需要寄出的包裹,切實打通了農村快遞投送的痛點,成功解決了村級快遞配送和寄遞“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三是依托“電商+”,打造鄉土主播隊伍。村集體主動對接區融媒體中心、江津郵政公司等單位,利用2家單位現有成熟技術和人才資源,積極探索電商銷售農產品的模式,幫助硐寨村集體開設電商店鋪1個,結合抖音等新媒體平台,通過“老帶新”的模式,開展實操式直播帶貨培訓5次,幫助硐寨村培養鄉土帶貨主播3名,鄉土主播線上銷售土雞、土鴨、蜂蜜等農產品達6萬余元。

惠民生、興產業 “小包裹”帶動“大改變”

“快遞進村服務中心自運營以來,我們立足群眾需求,不斷拓展服務功能,以快遞服務為支點,帶來服務群眾、產業發展、集體增收、人才培育等一系列變化,為硐寨村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硐寨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延羽豐說。

“快遞進村”服務中心建成后,快遞可以直接投遞到村,村民不再需要到塘河場鎮進行收發快遞,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同時,村黨總支及駐村工作隊協調各方資源,把郵政快遞與交通運輸、商務供銷、移動通信等多種渠道進行整合,實現農產品收購、商品化打包、快遞收發、電商直播、村級金融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為群眾提供全面的便民服務。

由硐寨村集體經營快遞服務中心,與快遞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取得定價優勢,農產品物流價格綜合降低達50%,大幅降低了農產品的運輸成本,為硐寨村農產品的外銷提供了有利的價格優勢。僅土雞養殖一項,通過村級電商直播平台助力,銷售額增長30%,群眾發展產業信心更足。“快遞進村”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物流和產業雙向奔赴,形成了“土貨”銷售和物流服務的良性循環,為硐寨村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自今年4月正式運營以來,月均寄送快遞100余單,對外銷售農產品價值6萬余元,快遞服務和電商平台銷售服務共計為村集體增收超過1萬元。同時,創造快遞服務崗位1個,本土主播崗位3個,長期為硐寨村青年學生提供電商直播實習實踐崗位,吸引青年回流,為硐寨村培養產業后備人才,有力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程雅琦、吳明清)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