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構建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機制
改革破題 活力涌動
3年時間,從人才招引到市場推廣,從項目申報到知識產權布局,從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為基因診斷產品,丁虹月團隊創辦的基諾萊(重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落地生根、茁壯成長,這一路少不了當地專業服務團隊的支持。
重慶探索“四支隊伍”服務模式,加速集聚技術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投資經理人、孵化器管理人,為創業者提供技術熟化、融資對接、資源鏈接等專業服務。目前,336名技術經理人、職業經理人等專業服務人員活躍在人才創新創業一線。
重慶聚焦打通人才創新創業鏈路,一體推進人才分類評價、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和金融服務支持等改革聯動,精准破解從人才引育到產業生成的堵點卡點,有效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人才分類評價“以貢獻論英雄”。重慶率先探索高層次人才“計分+目錄”雙通道評價,對於科技企業的產業人才,從薪酬、崗位、年齡、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等6個維度綜合計分,達到一定分數的認定為相應層次人才。而對高校院所等科研人員,根據人才聘任崗位、承擔項目、科技成果等情況,對照“目錄”認定為相應人才類別。目前,新增評價指標認定的高層次人才848名、佔總數的17.7%。
科研項目攻關“青年挑大梁”。近期,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青年人才鄭重領銜的“衛星互聯網全流程體系參數化效能評估和仿真”項目成功立項,獲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50萬元。這得益於重慶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擔綱領銜機制,青年人才結構比例納入市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基地評估指標。今年139項攻關任務,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達69.98%。
成果轉化打通“最初一公裡”。“成果全部賦權,解除了轉化最初的束縛,讓我們能夠放手轉、投資人願意投。”重慶理工大學副教授、綠能纖材(重慶)公司負責人邱磊說。如今公司已建成國內首條自動化智能控制鋰電池纖維素黏結劑產線,實現國產化替代,總產能達2000噸。重慶在成果賦權改革中,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在10家單位開展“以權代股”激勵試點,將成果賦予科研人員自主轉化,以預期收益權代替股權,實現了人才有權轉、單位收益清,不到一年已賦權轉化50項、轉化金額7958萬元,越來越多成果加速走向市場。
人才金融服務“投貸聯動出活力”。聚焦破解人才創業融資難問題,改革種子基金運行模式,設立2億元市級種子基金,專注支持重點領域、重大平台的早期科技創業團隊和企業,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同時,在中西部率先探索“認股選擇權”改革試點,通過“銀行貸款+基金認購+認股權登記”組合,實現合作共贏、風險共擔,推出18項人才專屬金融產品,利率(費率)降低20%以上,有效調動各方關注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激發人才金融的源頭活水。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2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江北:共繪多元解紛新“楓”景
- 作為“老馬工作法”的發源地,近年來,重慶江北區在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方面惟實礪新、善作善成,立足預防、調解、法治、基層,努力打造多元解紛新“楓”景。 在工作中,當地各行各業、各基層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摸索形成了包括寸灘街道的“寸心如e家”、鐵山坪街道的“明理合議會”在內的一批基層社會治理子品牌,並涌現了李東江等一大批“老馬”式“小馬”。…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