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迭代升級 引領“小縣大城”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豐都縣積極搶抓“小縣大城”試點機遇,緊盯 “功能再完善、環境再優化、品質再提升”重點任務,聚焦“人、地、房”攻堅破題探索新路徑,全力打造國際范、豐都味的現代化美麗城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迭代升級引領“小縣大城”高質量發展。
豐都打造現代休閑之城。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民生為大 “老房子”變成“好房子”
近年來,綜合城市發展需求和群眾改造訴求,豐都縣不斷迭代思路、創新舉措,持續有力有序推動老舊小區換顏值、強功能、提價值,加快把“老房子”改成“好房子”。
聚焦“改什麼”,豐都探索出“12345”老舊小區改造幸福密碼——“一拆”,即拆除違法建筑和影響安全的構建筑物﹔“二補”,即補位(車位、座位、蹲位)、補綠(綠化、公園)﹔“三改”即改路、改房、改網等,包括整治立面瓷磚脫落、燃氣管道、蜘蛛管網等﹔“四增”,即增電梯、增路燈、增人文、增智能﹔“五建”即建鄰裡中心、建物管中心、建社區食堂、建養老托幼中心、建商業快遞便民中心。
聚焦“怎麼改”,該縣走出了“五步工作法”幸福路徑——一看,設計團隊深入各小區現場看環境、看功能、看隱患﹔二問,組織群眾開展問卷調查,問群眾需求、聽群眾呼聲﹔三議,邀請街道、社區、群眾代表,共商共議方案﹔四督,將改造內容和完成時限在小區張貼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五評,改造結束后,組織群眾開展“一評三談”,評改造效果,談幸福感受、談小區自治、談物業管理。
“今年縣裡出台電梯加裝補助政策,我們單元也加裝電梯了,車位也有了,生活更方便。”居住在三合街道濱江中路社區80多歲的熊先生興奮地說。
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計80個,涉及改造小區307個,棟數2167棟,總建筑面積752.1萬平方米,新增車位5000多個、電梯210部、口袋公園22個、健身設施350余套、物業中心32個,整治外牆瓷磚脫落近1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68717戶。
豐都打造生態宜居之城。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第四代建筑 引領城市地產高質量發展
為滿足高品質住房需求,為化解房地產下行難題,豐都住建委創新求變,積極引導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轉思路謀出路,大力實施“好房子”建設行動,以智能、綠色、人性化為引領,在全市率先出台“支持高品質住房(第四代建筑)政策措施”和“優化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化解保交房市場風險,迅速激活了豐都城市地產開發企業拿地、開工,讓豐都住房建設成功邁上了第四代建筑時代。
例如,針對新市民、青年人,以“現代社區+低成本+大陽台”為標准開工建設兜底保障性配售房952套﹔針對各類高端人才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以“現代社區+四代建筑+合院”為標准建設高品質商品房。
建設第四代建筑,豐都今年有3個房地產開發企業拿地開工,第一個開工項目是重慶宏冠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宏冠江山印”項目,佔地50畝,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來,3月拿地,4月開工,350套住房預約登記已達1000多人。
包鸞鎮和美鄉村。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和美鄉村 在蝶變中實現鄉村振興
一場聚焦“房、村、鎮”展開的人居蝶變,也正在豐都廣袤的村鎮地高質量展開。
聚焦農房建設,豐都印發了建設設計圖冊,深入探索構建了“63111”農村住房保障機制,因地制宜建立6本台賬全流程全覆蓋加強CD級危房和新建房屋監管,照單銷號化解“危房不住人”難題﹔聚焦“土牆房、木板房、閑置房”,圍繞除險固安實行了“三個革命”,切實保障農房質量安全,提升農民群眾居住品質。聚焦鄉村建設,豐都縣積極開展包鸞鎮“飛鸞稻香”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建設,創新“院落申請、政府獎補、農戶自建”院落制模式,引導和鼓勵農民共建共享、深度參與。
此外,該縣正在從風貌修復、功能完善、環境治理、垃圾先鋒村創建、產業重塑等多個方面,加快探索19個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如今仙女湖鎮金竹林村、三建鄉綠春壩村等一大批傳統村落正在加速重生,綠春壩村傳統村落成為鄉村旅游打卡地,年旅游人次達5萬人,實現旅游收入500萬元,讓傳統住房成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
聚焦場鎮建設,豐都縣積極推進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對栗子鄉場鎮圍繞和美鄉村建設實施了“一深化三提升”,補齊口袋公園、停車場、便民步道、公共廁所等功能設施,新建鄉村集市、社區活動中心、休閑公園等公共配套,整治場鎮外牆瓷磚脫落5萬余平方米,美麗宜居鄉鎮建設管理水平、人居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從城市到農村,從安居到樂居,豐都縣高質量發展的住房城鄉建設事業正在破浪前行……(豐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