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人參加16個競賽項目7個表演項目,斬獲獎牌74個
重慶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煥新出彩
11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現場,重慶代表團帶來的《秀山黃楊棍》贏得陣陣喝彩。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重慶少數民族人口217.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77%
●重慶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工作,一直致力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繁榮,通過賽事引領、教育普及、創新融合等方式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生生不息、煥新出彩
426人參加16個競賽項目7個表演項目,斬獲獎牌74個,其中競賽項目一等獎11個、二等獎32個、三等獎24個,表演項目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一等獎和獎牌總數均超過上屆,並獲運動會“道德風尚獎”,實現參賽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
這是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重慶代表團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
重慶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工作,一直致力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繁榮,通過賽事引領、教育普及、創新融合等方式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生生不息、煥新出彩。
賽事引領,搭建交流互鑒的橋梁
重慶是全國唯一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轄市。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市少數民族人口217.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77%。石柱、秀山、酉陽、彭水4個自治縣和黔江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78.9萬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2.4%。萬州、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6個區縣轄有14個民族鄉,全市各區縣均有少數民族群眾居住。
如何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出去”,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重慶首要的做法是,通過舉辦參加各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搭建交流互鑒的橋梁。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就是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從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參賽情況看,我市共組團參加了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等16個競賽項目的比賽,各民族區縣和有關高校還結合自身民族文化特點,自創編排了花樣跳繩、跳花繩、竹玲球、搶天地球、秀山黃楊棍、花山鈴舞、竹馬球7個獨具民族特色的表演節目。
除了大型的全國賽事,極具重慶本地特色的賽事也是“百花齊放”。
在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重慶積極開展民族體育展示展演活動。黔江區板夾溪十三寨、彭水蚩尤九黎城、武隆石橋苗族土家族鄉等地,都舉辦過花樣跳繩、打陀螺、獨竹漂等系列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和觀看。石柱黃水鎮、酉陽龔灘鎮、秀山西街等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更是利用“舍巴節”“牛王節”“三月三”等民族節慶活動,開展土家玩牛、擺手舞、竹竿舞等民族傳統體育表演,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到了濃厚的民族風情。
此外,對全市范圍內的特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梳理,發現共有10項:競技運動《竹鈴球》《天地球》,技巧運動《板凳龍》,健身娛樂運動《土家四十張》《秀山花燈》《花燈健身操》《土家擺手舞》《三棒鼓》,驚險運動《高台獅舞》,還有少數民族傳統武術《向氏武術》。
在賽事的推動下,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得到了促進。以合川為例,其舉辦的中華龍舟大賽等大型賽事已成為國內知名的體育賽事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賽旅游。
教育普及,培養新一代傳承者
青少年是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要薪火相傳,必須在教育普及上下功夫。
重慶高度重視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工作,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工程,在全市中小學和職業院校傳承、推廣高腳、板鞋、毽球、射弩、蹴球、陀螺、木球等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項目。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土家竹鈴球,就是一個讓傳統體育項目融入教育教學的典型案例。
土家竹鈴球源於土家族生產生活,經歷代演變發展,如今已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19年,“土家竹鈴球”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石柱縣民族中學還成為重慶市體育課程創新基地、重慶市竹鈴球訓練基地和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竹鈴球傳習所。
在黔江區新華小學、合川區官渡中學等學校,民族體育項目如蹴球、毽球、陀螺等已成為體育課上的常規項目。學生們在運動中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加深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此外,市民宗委將西南大學、重慶文理學院、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長江師范學院等高校列為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承辦單位,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同時,還挖掘整理了《竹鈴球》《搶天地球》《竹竿舞》《白杆鉤環槍》《高腳馬》《打蓮響》《舞龍》《珍珠球》《土家擺手操》《棍術》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地方校本教材。
創新融合,“體育+”煥新出彩
“我們積極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融合創新,鼓勵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相結合,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同時,挖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為契機助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市民宗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創新融合方面,重慶已有一些經驗。
比如,奉節縣連續舉辦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擺手舞、齊心協力、翹旱船、押加、抬幺妹五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納入比賽內容的同時,將男子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拔河、踢毽六項現代體育運動融入比賽,做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體育+旅游’融合,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在旅游區、旅游景點舉辦相關體育賽事,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列為表演項目,大力宣傳推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達到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又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與推廣的目的,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當地旅游業的互動發展。”市民宗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鼓勵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與景區、街區、商圈融為一體,放大體育賽事活動的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體育與文、旅、商、農融合發展。探索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與全民健身相結合,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進入校園、進入社區,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廣泛傳播,號召少數民族地區群眾主動參與、主動練習。
在重慶這片充滿活力和包容的土地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著其獨特的魅力。通過創新融合、賽事引領和教育普及等多方面的努力,重慶正不斷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煥發新的光彩。.(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