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江津塘河鎮:三協同推進川渝毗鄰人大邊界合作

2024年12月12日19:26 |
小字號

近年來,江津區塘河鎮因地制宜聯動川渝兩地六鎮,在川南渝西結合部建立川渝人大代表聯動活動站,匯聚市、區縣、鎮共30余名人大代表作為駐站代表緊密合作、聯動履職,用實際行動助推川渝毗鄰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為川渝邊界基層治理與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全新路徑。

區域協同 共繪融合發展藍圖

2023年,塘河鎮人大與四川省合江縣白鹿鎮人大、石龍鎮人大共同簽訂《川渝毗鄰鎮人大工作合作框架協議》,成立首個“川渝人大代表聯動活動站”。通過建立兩地三鎮人大主席團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動合作常態機制,推動川渝毗鄰地區人大協作機制走深走實。

2024年,這一協作機制再獲新突破,規模從兩地三鎮擴大至兩地六鎮街,不僅拓寬了區域協作范圍,更顯著增強了兩地人大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為川渝毗鄰地區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自“川渝人大代表聯動活動站”成立以來,區域協作取得豐碩成果。“川渝毗鄰地區現場招聘會”順利舉辦,幫助400余名川渝毗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白鹿鎮袁灣村“川渝矛盾糾紛聯合調解室”通過人大代表聯合履職、互通社情民意,梳理問題堵點,成功化解40余起邊界矛盾糾紛﹔塘河鎮石龍門村“睦園”川渝家事聯調大院內,川渝人大聯動宣傳累計舉辦法律法規宣講咨詢、家教家風故事巡展及法律案例發布等8場次,推動普法宣傳與民意溝通深度融合,力促川渝邊界法治文化協同共建。

兩地人大不斷深化區域經濟協作,推動代表建議落實落地。如今,塘河鎮與石龍鎮聯動發展生態魚養殖,兩地抱團發展,一起管理魚塘、開拓市場,2024年產量已突破10萬余斤,銷售額超過200萬元,實現利潤40余萬元,已成為帶動兩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塘河鎮滾子坪村、硐寨村與石龍鎮大久村優勢互補發展村集體農機設施租賃項目,流動資金上百萬。兩地三村集體經濟收益年逾10萬元,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

立法協同 筑牢法治建設堡壘

12月3日,一場立法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在白鹿鎮袁灣村委會二樓會議室如火如荼進行。

立法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由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塘河鎮人民政府)牽頭,匯聚川渝毗鄰六鎮街人大代表、群眾代表和兩地法庭、司法所和派出所工作人員50余人,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改稿)》和《重慶市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安全管理規定(草案)》提出高質量意見建議二十余條。

在隨后召開的川渝人大代表互訪交流座談會上,川渝兩地六鎮人大代表圍繞川渝兩地互聯互通、平安共治、產業共建、社會服務共享、跨界河流共護等問題各抒己見,積極建言獻策。

該基層立法聯系點為在川渝毗鄰地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充分利用川渝人大代表聯動活動站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在立法程序上的有機對接,針對區域協作、環境保護、農業政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不斷推出立法建議成果,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區域要素流動開辟了嶄新法治通道。

監督協同 聯合推動一河共治

塘河發源於四川省合江縣東南營盤山,流經合江縣多鎮以及江津區石蟆鎮、塘河鎮,在白沙鎮河口匯入長江,是福澤川渝兩地人民的“母親河”。

作為貫穿川渝兩地的重要河流,塘河的治理不僅影響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也關乎兩地群眾的飲水安全和生活質量。

為強化塘河流域治理,塘河鎮人大將塘河生態環境保護列入年度監督計劃,依托川渝人大代表聯動活動站開展聯動視察調研活動,提出了建立跨省市生態補償機制、擴大“塘河流域護水聯盟”范圍等五大方面13條建議,有力推動了塘河流域“河長制”工作的川渝協同聯動,有效提升塘河流域水環境質量。

今年11月下旬,因突發暴雨,大量從上游漂來的水白菜、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流至塘河段。塘河鎮立即組織清理行動。

“我們巡河時發現這些漂浮物后,立即向鎮政府反饋,協調環衛部門進行集中清理,並向上游的白鹿鎮、石龍鎮反映了這一情況,對方表示會從源頭上加強治理。”塘河鎮人大代表程邦均說。

川渝兩地人大不定期開展聯合視察調研和人大代表巡河志願服務活動,確保河道問題能夠及時發現、迅速解決。近兩年來,組織開展塘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題視察調研活動3次,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清漂、巡河等志願服務活動56次,更換河長公示牌6塊,懸挂防溺水宣傳橫幅6條,增設防溺水警示牌32塊,不斷完善了塘河流域水環境保護設施。

在“人大+河長”機制的引領下,塘河鎮將繼續深化協同監督,提升區域治理能力。通過人大代表與各級部門、群眾的共同努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張秋潔、顧佳晨)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