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綦江:四把“金鑰匙”解鎖社區管理密碼

2024年12月17日18:57 |
小字號

管理,從無序到有序﹔居民,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環境,從破舊不堪到煥然一新……重慶市綦江區三江街道園通寺社區蝶變之路到底經歷了什麼?

園通寺社區位於重慶市綦江區三江街道,常住居民6200余人。其中,41棟老舊單體樓棟,涉及居民902戶、2535人。

過去,由於老舊樓棟多,沒有物業管理,社區矛盾突出。對於社區管理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

“如何讓管理有序,讓居住環境更宜人,讓社區更和諧,我們花了3年多時間,解鎖了單體樓棟自治‘金鑰匙’。”園通寺社區黨總支書記韓波說。

自2021年以來,園通寺社區以創建文明城區為契機,將單體樓棟劃片區成立居民自治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並讓其有固定收入來源,真正實現了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

鑰匙一

變“等人管”為“自己管”

“由於單體樓棟房屋老舊,最早的建於2000年,下水道被堵、管道破裂、牆面漏水等各種問題時有發生。”韓波說,那時候,居民一有問題就找社區。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社區不僅缺乏維修資金,還疲於應對。

轉機出現在2021年。社區決定根據單體樓棟的地理位置,劃片成立3個居民自治委員會(以下簡稱“自治委”),發動更多群眾參與自我管理、服務和提升,把社區治理交到居民手中。

“自治委由片區居民中德高望重、熱心服務的人士組成,通過召開院壩會推選產生。如此一來,自治委具有群眾基礎好、深得群眾信任的優勢,不僅號召力強,遇到矛盾糾紛也更容易解決。”韓波說,每個自治委10余人,配一名包片干部和一名網格員協助開展工作。

成立自治委需要居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於是,社區黨員干部挨家挨戶開展宣傳,征求居民意見。

“組建第一個自治委,我們花了近一年時間。”韓波說,通過多次召開院壩會和反復入戶宣傳,才做通了居民的思想工作,同意成立自治委,每月每戶出資5元作為衛生費,改變樓棟周邊區域臟亂差的現狀。

張洪林是雷園路40號樓的居民,也是雷園路14號—46號自治委主任。“退休了,在家也沒事做,能為左鄰右舍做點兒事也是值得的。”張洪林說,既然社區和居民們都願意相信她,就盡力為大家服好務。

截至目前,園通寺社區已成立了3個自治委,涵蓋30棟單體樓棟。另外,有7棟單體樓棟曾為小區,因各種原因長期無人管理,則通過選舉成立業主委員會,實行小區自治管理。另有4棟偏遠樓棟,則由社區托底管理。

鑰匙二

變“輸血式”為“造血式”

單體樓棟,沒有物業管理,也沒有專項維修資金。

“居民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有了自治委,但光靠每月收取的衛生費是不夠用的。”韓波說,必須想辦法,變“輸血”為“造血”。

由於缺乏專業的保潔團隊,樓棟周邊的公共區域無人打掃,導致垃圾堆積,環境較差。同時,車輛亂停亂放明顯,樓棟居民停車難。

結合片區實際情況,社區決定以文明城區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社區文明共建聯席會作用,多方籌集資金100余萬元,開展樓棟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安裝路燈、修剪樹枝等,並在各自治片區建設小微停車場,規劃停車位近300個。

“我們把收取的停車費全部納入各片區自治金。如此以來,各自治委便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韓波說,自治金則由街道社區雙代管賬戶統一監管,實施項目申請制。

“3個自治委一年有將近30萬元的收入。他們把這些錢用於居民的自我服務中,既減輕了居民的經濟壓力,也解決了10余人的就業,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韓波表示。

鑰匙三

變“無人理”為“眾人辦”

在雷園路40號樓的背面,人行道路邊有一堆建筑垃圾,大約160多平方米,多年無人管。這裡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有生活污水從裡面滲出,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去年11月,附近居民向張洪林反映這一情況,希望得到解決。在次月召開的居民自治委員會例會上,大家積極討論解決辦法,並將其納入實施項目清單。

由於堆積時間太長,這堆建筑垃圾已和堡坎融為一體,經過反復論証,決定就地硬化覆蓋。與此同時,為了行人的安全,公路的另一旁需修建防護欄。

“整個項目預計花費1.6萬元,在片區自治金不夠的情況下,社區想辦法籌集資金后,於今年3月開始動工。”張洪林說,如今,安全隱患已徹底消除。

如今,居民對自治委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對社區干部也更加信任。張洪林說:“看到反映的問題陸續得到了解決,居民們有了信心。生活中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就主動來找我們。”

“我們每月召開居民自治委員會例會,了解上月問題落實情況,公布財務開支情況,並根據收集到的居民意見建議,討論次月整治事項。”韓波說,無論是慰問困難戶,還是處理房頂漏水,或是維修管道,隻要有需求就會有響應,真正實現了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

此外,每月社區將自治金的支出張榜公示和發居民微信群,供大家監督,確保每筆資金合理安排,使社區治理進入良性循環。

鑰匙四

變“示范點”為“連片治”

2021年,韓波在雷園路14號樓走訪時,發現該樓棟雖然牆體破舊,但地面干淨,無煙頭、紙屑等生活垃圾。打聽得知,該樓棟的居民願意每家每戶出資10元,用於請保潔員打掃樓棟清潔。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啟發,沒想到有居民願意主動投入,改善居住環境。”韓波回憶說。

於是,韓波打算以14號樓為突破口,開展文明樓棟創建。

“社區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宣傳文明樓棟創建的好處,與樓棟居民簽訂文明家庭承諾書。”韓波說,這份承諾書必須簽,一戶也不能少,隻有大家內心都認可了,自覺愛護樓棟環境,文明樓棟的創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資的好處在於,能讓大家更加懂得珍惜創建成果,形成內驅力。”韓波說,當然光靠居民籌資是遠遠不夠的,社區和自治委共同發力,多方籌集資金7萬余元,用於樓棟牆面修復、欄杆維修以及文化牆的打造,讓居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居住品質的提升。

2021年年底,第一棟文明樓棟成功創建。

“然而,在第二棟文明樓棟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卻遇到了困難,花了近一年時間,才做通了樓棟居民的思想工作。”韓波說,大家覺得住了幾十年住習慣了,沒必要多花錢。

盡管很多居民不願意參與,但社區怎能輕易放棄。社區干部和自治委成員,一次又一次地入戶宣傳,並邀請居民們去示范樓棟參觀。

同時,隨著文明城區創建的不斷推進,背街小巷也都整得干干淨淨。“居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觀念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韓波說,“環境可以改變人的行為習慣。”

隨著支持文明樓棟創建的居民越來越多,2023年,雷園路8號樓成功創建文明樓棟。如今,社區已創建文明樓棟5棟。

近日,在雷園路60號樓2幢,以前布滿灰塵、破舊的牆面經過粉刷后變得白淨亮潔,樓梯間干淨整潔沒有雜物,文化牆的打造更是讓每層樓充滿了藝術和生活的氣息,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該樓棟居民劉貴華主動出資100元,支持文明樓棟創建。“沒想到,老房子也能變得如此漂亮。”劉貴華說,“現在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住起也很舒心,大家都自覺地保持樓道清潔,看到不文明行為還會上前制止。”

韓波表示,如今,居民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社區計劃明年年初再啟動3棟文明樓棟的創建。(覃寧波、龔小芹、古峨)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