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倒睫與瞼內翻 拔掉那些扎進眼裡的“刺”

生活中,偶爾的紅眼、淚水汪汪,或許只是短暫疲勞的表現。但如果經常感覺眼中帶“刺”,並且這些症狀反復出現,甚至伴隨著明顯的疼痛感,也可能是“眼中釘”——倒睫和瞼內翻作祟。今天,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眼整形美容科主任周自強將帶大家了解這兩種眼部疾病。
倒睫,顧名思義是指睫毛反向生長,朝著眼球內部的方向刺來。這一看似微小的變化,實際上卻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危害遠超想象。
角膜損傷:倒生的睫毛猶如微型刀片,不斷刮擦角膜表面,導致上皮脫落、角膜炎甚至形成潰瘍,嚴重者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減退。
淚液循環受阻:睫毛刺激眼角膜和結膜,引發反射性流淚,干擾正常的淚液分布,進一步加重眼部不適。
心理負擔:長期忍受眼部不適,不僅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也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產生焦慮或抑郁狀態。
瞼內翻,即上下眼瞼的邊緣向眼球方向卷曲,使睫毛和眼瞼皮膚持續摩擦角膜和結膜,同樣潛藏著不小的威脅。
慢性角膜刺激:長期的物理摩擦易導致角膜表面糜爛,增加感染風險,甚至演變為角膜穿孔。
淚道堵塞:瞼緣異常壓迫淚小管,阻礙淚液正常排出,誘發或加重干眼症狀。
外觀畸形:除了健康風險外,瞼內翻造成的外貌變化,如眼瞼形態異常,也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影響社交自信心。
不僅如此,倒睫與瞼內翻往往相伴相生,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加劇損傷與治療,對患者視覺健康構成嚴峻挑戰。
眼瞼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如何辨別眼瞼是否正常?
正常的眼瞼對眼球的保護作用具有重要的功能,它能保護角膜免受外傷和防止刺眼的強光進入眼內。據周自強介紹,眼瞼分為上瞼和下瞼,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辨別眼瞼是否正常:
首先,眼瞼緊貼眼球表面,中間形成毛細間隙,淚液借助間隙的毛細管吸力,隨瞬目運動(眨眼)向淚湖方向流動,潤澤眼表﹔
同時,瞼緣保持和眼表面相適應的彎度,使睫毛指向前方,不與角膜接觸﹔
其次,眼瞼需要能緊密閉合,並且上瞼能充分上舉至瞳孔上緣而不遮擋視線(眼瞼能睜大)﹔
最后,上下淚點貼靠在淚阜,使淚液順利進入淚道,沒有經常“流淚”的症狀。
對於瞼內翻,需要做哪些治療呢?
瞼內翻通常有先天性瞼內翻、退行性瞼內翻和瘢痕性瞼內翻三類,先天性瞼內翻主要見於兒童,女性多於男性,大多由於內眦贅皮或眼輪匝肌發育過度、瞼板發育不全所引起﹔退行性瞼內翻患病人群主要為老年病人,多發生於下瞼,主要由於皮膚鬆弛、肌肉無力,瞼板缺少支撐所致﹔瘢痕性瞼內翻主要為外傷、沙眼、瞼板瘢痕性收縮所致。一旦懷疑自己或家人出現上述症狀,及時就醫是第一步。專業醫護人員可通過裂隙燈檢查精確判斷病情,必要時採取相應治療。
對於先天性的眼瞼內翻者,隨著年齡逐漸增長,鼻梁發育后可能會自行消失。如果在5-6歲之后,仍然存在眼瞼內翻現象,且對角膜造成刺激時,可採取手術矯正﹔
對於退行性的眼瞼內翻者,可行下瞼縮肌腱膜縫合法或眼輪匝肌縮短法治療。在進行手術時,需要切除多余鬆弛的皮膚以及部分的眼輪匝肌,以達到矯正的作用﹔
對於瘢痕性的眼瞼內翻者,可採取瞼板切除術以及在顯微鏡下進行毛囊切除,通過手術可以“斬草除根”,使睫毛不再生長到觸及眼球表面,避免對眼球的損傷。
周自強提醒,倒睫與瞼內翻雖不是絕症,但其帶來的不便與痛苦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心情乃至生活質量,一旦確診后可通過科學的認識與合理的治療,將這些“眼中釘”一一拔除。同時,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步驟也能有效防范眼部問題,如保持眼部清潔,避免用手直接觸碰眼睛,以防細菌感染﹔戴護目鏡或太陽鏡,特別是在塵土飛揚或強光照射環境中﹔定期眼部檢查,尤其是有家族遺傳傾向的人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