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信用促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12月20日,第六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市舉行。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報送的《創新“信用+商務樓宇”模式,賦能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入選第六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
觀音橋街道圍繞江北區委“13457”總體發展思路,堅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積極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工作要求。
數字賦能,資源整合形成新動能。積極投身數字重慶建設,針對轄區樓宇經濟高度集中的特點,打造“信用+數智樓宇服務平台”智慧樓宇系統,以信用為75棟商務樓宇賦能。運用重慶市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探索建立了以信用為載體的全鏈條、全時空、全方位的可視化樓宇數字化治理途徑,包括普惠金融、政務便利等公共服務資源要素向信用優秀樓宇和入駐企業傾斜,讓“以信取勝”成為轄區企業共識。
流程再造,信用嵌入展現新“楓”景。充分發揮“老馬”發源地優勢,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將“老馬工作法”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機結合,以信用賦能加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通過充分發揮人民調解潛能,在企業中選培“企業小馬”,在調解環節全面引入信用約束機制,充分發揮信用在柔性化解企業糾紛中的積極作用,使企業有效將糾紛解決在司法介入之前,為防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探索了新路徑,也在潛移默化中感召企業守信守法。
共治共享,觀音橋夜校激發新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觀音橋街道通過創辦“夜校”聯動社區充分激發社會活力,以“純公益”模式,按照“黨建統領+公益賦能+企業參與+人人可享”的路徑,對參與授課的老師、按時聽課的學員,提供場地和服務的企業,給予不同等次的信用積分獎勵,同時,成立慈善基金,做實公益項目:用信用積分兌換公益項目,幫助更多特殊群體,當前,觀音橋夜校現有教師100余名,學員超1.2萬名,已通過信用積分兌換為獨居老人送菜上門、為失能老人提供洗浴等項目170余次。
機制創新,社區經濟塑造新優勢。觀音橋街道持續深化江北區委黨建統領基層智治新路徑,探索發展社區經濟,強化社區自我“造血”功能,運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決轄區居民多元需求強與社區服務供給弱、公眾參與意願強與社區供血能力弱以及社區閑置資源多與市場化運作方式少等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社區企業通過調研走訪、院壩會等形式了解居民需求后確定經營業態和項目,通過智慧樓宇系統發布需求,企業可線上揭榜,社區通過系統查詢企業信用狀況,信用評級達標企業方可進行合作。
“信用+商務樓宇”是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關於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機結合的一次有效嘗試,下一步,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打造觀音橋世界知名商圈為抓手,進一步發揮信用在高質量經濟發展和高質量人民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更多江北貢獻。(上游新聞記者 吳嘉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