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明通鎮: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城口縣明通鎮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結合本地土壤及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探索中醫藥振興發展,通過“市場主體+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高山藥材種植規模化,積極融入“大巴山藥谷”高質量發展中來,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8月以來,明通鎮通過多次走訪調研,請求市林科院專家實地踏勘進行技術指導,引入了2家市場主體,與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農戶多方合作,形成聯合體,採用“林下套種”的方式,實現了高山藥材種植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明通鎮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劉鑫攝
龍泉村金字山種植基地主要以重樓、淫羊藿等中藥材為主,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昔日雜草叢生的林下空間,新的產業經濟正在興起。目前已栽植第一批重樓中藥材種苗20萬株,前期整地、種植及后期管護等所有成本預計畝均投入4萬元,據測算畝均產出純利潤可達10萬元。金字山第二批重樓及淫羊藿在年后開春就進行栽植。
“我已經流轉林地150畝,主要種植黃連,試種少量天麻,目前林地整地已完成,第一期黃連種苗100萬株在育苗中,明年3月前種植到位,總投入資金85萬元左右。”白台村村民曾興友目前已成為中藥材種植大戶。
據了解明通鎮培育中藥材種植大戶8戶,大塘村殺牛坪、平安村淫羊藿中藥材基地各規劃種植1000畝,目前種苗育苗中,年后進行移栽。
明通鎮積極探索“國儲林+中藥材”發展模式,藥農可以通過流轉林地、就近務工、入股分紅、訂單種植等方式實現增收。
村民胡萬祥掰著手指頭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國儲林項目收儲了他家的林地每畝每年租金40元,就近在金字山種植基地務工每天150元,村裡的集體經濟組織年底還要分紅,自己還跟著種了幾畝中藥材。不用外出打工四處漂泊了,夠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開支了。”
據介紹,前期基地建設、整地、藥材種植為70余戶困難群體增收3200多元。
據了解,明通鎮將建立中藥材清洗池、烘干房、包裝間,對中藥材進行分揀、清洗、切片、干燥等加工環節,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發展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下一步,明通鎮將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將林下中藥材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不斷拓寬“山綠”與“民富”共贏發展的新路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陳代明、劉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