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部婦產醫院開設兒童身高管理門診

近日,重慶北部婦產醫院開設兒童身高管理門診,通過醫療機構、專業人員和家長共同努力,運用科學的管理和適當的醫療干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身高管理門診管什麼?
隨著家長對孩子身高的關注度提高,兒童身高管理也隨之越來越規范化與精細化,針對兒童的身高管理門診也應運而生。
李楊看診現場。重慶北部婦產醫院供圖
“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兒童身高管理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孩子長得高不高,關乎著孩子成人后的工作、婚姻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問題。”重慶北部婦產醫院兒保科主任李楊介紹,兒童身高管理門診的最主要功能便是幫助孩子及家長了解生長發育中的問題,科學地認識兒童的生長發育,以及出現問題如何正確應對。
據了解,該門診主要是針對青春前期(男孩:3-11.5歲,女孩:3-9.5歲)和青春期(男孩:11.5歲-16歲,女孩9.5歲-14歲)的孩子進行身高生長管理。參照2021版《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標准量表》,3-12歲男孩標准身高在96.8∼152.18cm,3-12歲的女孩標准身高在95.6∼152.4cm,會有個體差異的影響。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進行身高管理的黃金時期”,李楊舉例,骨齡和生活年齡差距在1歲左右是正常的,一名年齡12歲、身高1.45米的男孩,如果他的骨骼年齡也是11歲左右,那麼基本上跟身高相匹配。如果生長速度是一年能長5—7厘米,也屬於正常范圍。但如果孩子骨齡已有13歲,與之相匹配的身高正常應該在1.59米左右,那他的身高可能已受到影響,這時就需要制定綜合方案對症處理。
孩子躥個快不一定是“好事”
“‘我家孩子11歲,這一年長高了8厘米,未來身高肯定矮不了’這可不一定,有時候長得過快並不一定是好事。”李楊談道,這可能是孩子提前進入青春期的表現,青春期早發育的影響是會讓骨齡提前,導致骨齡線閉合的時間也同步提前,最終影響孩子身高。
遺傳因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環境因素、心理因素、運動睡眠不足等都能引發孩子生長緩慢,過早地真性發育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身高。“孩子性早熟增多的原因很多,營養過剩、長期開燈睡覺、給孩子吃過多的補品等都有可能導致。”李楊強調,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身高不長,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使用“增高針”。並不是所有的身材矮小都需要補充生長激素,隻有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納綜合征、特發性矮身材等引發的身材矮小,才需要注射生長激素治療,反之很可能會促使性腺提早發育,骨齡提前閉合,從而影響身高。
篩選分類 建立期望值再管理
怎麼判定孩子的身高發育是屬於哪種類型呢?李楊介紹,如果孩子在身高發育標准范圍內,但未達到遺傳身高數據的,可以進行正常的飲食營養、運動、睡眠等進行監控﹔如果是低於身高發育標准范圍的孩子,則考慮為矮小范疇,需要進行矮小的全面檢查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比如鼻炎、腺樣體肥大等疾病導致的身高生長不好,則是要先處理原發病再管理。“因此,門診第一步是對孩子進行骨齡等相關的系列檢查,並根據孩子實際情況來進行篩選分類,不同類別的孩子需要進行身高的管理也不盡相同,做好篩選才更有利於后續的對症管理。”
在進行管理時,還需要建立身高期望值。“這個就是管理的目標,根據孩子發育的實際情況,圍繞著這個目標制定管理方案,實時監控孩子的生長數據等,哪裡弱了調哪裡。”李楊解釋,除了監測身高數據和骨齡變化外,還要從孩子的飲食、睡眠、運動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來進行綜合化管理。睡得不好、吃得過好、運動過度、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等都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身高長不高。
家長在家如何監測孩子發育情況?
首先,需要定期、正確監測身高,建議家長每3個月給孩子測量並記錄身高,但是一定要學會正確測量孩子的身高。3歲到青春期發育前,如果生長速率達不到每年5cm或者每年超過8cm,則及時就醫。其次,觀察孩子的性發育情況,青春期早發育的孩子,家長往往因為孩子身高比同齡孩子高,而忽視身高問題,如果此時去就醫,孩子的骨骺可能已經接近閉合了。再者就是定期監測骨齡,骨齡是反映孩子身高情況的一個重要檢測,醫生可以通過骨齡判斷孩子目前身高是否達標,骨齡過小或者過大都提示孩子的生長發育存在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孩子身高異常。(重慶北部婦產醫院)
李楊 副主任醫師
重慶北部婦產醫院 兒保科主任
重慶市兒科專委會心血管組委員
【擅長】兒童疾病及營養性疾病的診治,兒童身高管理和促進及早期教育指導﹔尤其擅長早產兒的生長發育,試管兒童早期干預及健康管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