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4》發布
我市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達71.59%

●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2023年綜合科技創新指數比上年提高0.89個百分點
●22個區縣科技創新指數有不同幅度的提高,15個區縣位次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數據顯示,中心城區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持續發揮引領作用
12月26日,《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2024》)發布。《報告2024》顯示,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2023年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達到71.59%,比上年提高0.89個百分點﹔22個區縣科技創新指數有不同幅度的提高,15個區縣位次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報告2024》還提到,《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4》顯示,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為77.77%,居全國第7位、西部第1位。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重慶自2019年首次入圍城市創新集群百強以來,已連續上榜6年,排名上升49位,列第39位。
設立三級指標對科技創新水平和發展態勢進行分析研究
據介紹,《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是重慶創新調查制度系列報告,也是迄今重慶持續時間最長的評價報告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的《重慶區縣科技進步監測報告》,2017年后更名為《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截至目前已連續編制16年。
《報告2024》由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工商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和重慶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研究編印,基於2023年政府公開統計數據,通過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促進經濟發展5個一級指標,基礎條件、科技意識等10個二級指標和每萬人R&D研究人員全時當量、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數等34個三級指標,對重慶市及其38個行政區、縣(自治縣)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行客觀評價,對各區縣科技創新水平和發展態勢進行分析研究,為市級和區縣級科技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38個區縣按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劃分為3個梯隊
根據全市綜合科技創新指數排名,38個行政區縣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可劃分為三類:
第一梯隊為科技創新指數高於全市平均水平71.59%的區縣,共有8個,分別是北碚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渝北區、璧山區、南岸區、巴南區、大渡口區。
第二梯隊為科技創新指數位於30%—71.59%之間的區縣,共有23個,包括涪陵區、沙坪壩區、永川區、長壽區、銅梁區、渝中區等。
第三梯隊為科技創新指數低於30%的區縣,共有7個,包括武隆區、巫溪縣、豐都縣、彭水縣、酉陽縣、城口縣、巫山縣。
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上年相比,北碚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渝北區、璧山區、南岸區、巴南區、大渡口區8個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仍位列第一梯隊,榮昌區和沙坪壩區由第一梯隊下降至第二梯隊,因此,第一梯隊區縣數量較上年減少2個。
雲陽縣由第三梯隊躍升至第二梯隊,巫溪縣由第二梯隊下降至第三梯隊,因此,第二梯隊區縣數量比上年增加2個,第三梯隊區縣數量與上年相同。
另外,具體從5個一級指標看,2023年全市科技創新環境有所下降,指數值為65.96%,比上年下降2.20個百分點﹔其余4個指標均有所提高,最高為科技創新產出指數,比上年提高4.95個百分點。
“一區”優勢鞏固、“兩群”狀態持續改善
據了解,從“一區兩群”角度分析綜合科技創新指數,第一梯隊8個區均屬於主城都市區,除璧山區屬於主城新區外,其余7個區均屬於中心城區。
“近年來,中心城區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持續發揮了引領作用。”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2023年,中心城區9個區R&D人員全時當量佔全市61.31%,R&D經費內部支出佔全市60.69%,技術市場成交額佔全市84.53%,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市55.21%,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企業累計畢業數佔全市74.2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佔全市63.39%。
此外,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17個區縣中,9個區縣綜合科技創新指數有不同幅度的提升,5個區縣位次有上升,1個區縣由第三梯隊進入第二梯隊。
“由此可見,主城都市區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同時,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狀態也在持續改善。”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兩個示范區重慶所轄區創新發展成效明顯
記者注意到,《報告2024》還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重慶所轄區的創新發展成效進行了分析。
《報告2024》顯示,作為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重慶所轄區,2023年永川區和江津區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合計為1.09萬人年、65.69億元,佔主城新區的比重為24.46%、26.60%。兩區科技創新發展提升較快,協同創新效能逐漸顯現。
作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重慶所轄區,2023年萬州區和開州區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合計為3774人年、20.57億元,佔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比重為50.77%、52.23%,科技創新指數均位於第二梯隊,科技創新潛力較大。(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數讀·科技創新指數三梯隊>>>
第一梯隊(科技創新指數高於全市平均水平71.59%的區縣)
共8個,分別是北碚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渝北區、璧山區、南岸區、巴南區、大渡口區
第二梯隊(科技創新指數位於30%—71.59%的區縣)
共23個,包括涪陵區、沙坪壩區、永川區、長壽區、銅梁區、渝中區等
第三梯隊(科技創新指數低於30%的區縣)
共有7個,包括武隆區、巫溪縣、豐都縣、彭水縣、酉陽縣、城口縣、巫山縣
數據來源:《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啟用
- 人民網重慶12月26日電 (劉政寧、劉敏) “東方5428,重慶塔台,地面靜風,跑道03R,可以起飛。”26日12時18分,隨著東方航空公司C919飛機執飛的MU5428航班(重慶-上海虹橋)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起飛,標志著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建成投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