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重慶將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加快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

2024年12月30日08:2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訪談嘉賓

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 劉貴忠

墊江縣委書記 毛平

巫溪縣委書記 李衛東

城口縣委書記 張繼軍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扎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縱深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加快構建“2小時重慶”交通圈,統籌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提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能級,奮力開創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如何實現目標任務?就此,記者邀請市級有關部門、區縣負責人展開討論,介紹落實舉措。

多措並舉守住“三農”底線

“今年我市全年糧食產量突破220億斤,創16年新高,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劉貴忠說,為確保我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常年分別穩定在3012萬畝以上、217.2億斤以上,我市將多措並舉堅決守住“三農”底線。

糧油生產方面,我市將深入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市級萬畝、區縣千畝、鄉鎮百畝示范片,集成推廣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確保示范片單產增長10%以上。推動以渝西地區、龍溪河流域(長墊梁忠)為重點的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打造新時代“巴渝糧倉”。此外及時足額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市級種糧大戶補貼等,提高種糧積極性。

同時,合理安排生豬、蔬菜、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發展森林食品、食用菌產業,更高質量滿足老百姓多元化食物需求。

耕地保護方面,首先是有序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整治,全面排查“非糧化”基礎現狀,細化明確“非糧化”整改范圍,留出一定過渡期,合理安排恢復時序,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同時,因地制宜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對確無人耕種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途徑種好用好,坡度25度以下撂荒耕地應種盡種。

其次是將統籌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200萬畝以上,圍繞“一帶三區五流域”總體布局和大中型灌區打造一批精品示范項目,引導直接受益的村集體和農民參與高標准農田建設和管護,並支持發展“稻漁”“糧油”“糧菜”等復合種養,提高利用效率和畝均產出效益。

最后是推廣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技術措施,全面提升耕地地力以及加快推進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建設,筑牢糧食安全“命根子”,守住守好糧食安全底線。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方面,將建好用好“渝悅·防返貧”應用,統籌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貧致貧對象的識別認定,“一戶一策”落實幫扶措施。同時,分類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75萬人以上,推動脫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兩方面發力打造現代化巴渝村景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毛平表示,一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堅持“點、線、面”協同推進,放大“3+10+26”試點示范效應,突出抓好明月山鄉村振興示范帶、龍溪河流域現代農業示范區、長壽湖灣區旅游度假帶建設,接續創建明月天香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唱響“東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新名片。

二是抓細治理,墊江將結合數字重慶建設契機,統籌推動鄉村智治美治善治、數字三農體系建設、農村水源提質工程,提標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個革命”,著力建成一批巴渝和美鄉村先行村。

“城口將在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基礎上,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張繼軍表示,首先是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統籌抓好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同時常態化開展村庄清潔行動,有序推進“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創建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讓農村更加宜居,力爭創建巴渝和美鄉村引領鎮1個、巴渝和美鄉村先行村10個、推進村60個。

其次是努力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方斗坪等傳統村落保護,鼓勵就地取材、就勢造景,實施“微改造”“精提升”,讓農村更具鄉愁。

最后是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一區五帶”建設,破除高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涵養文明新風。同時,聚焦文旅康養主賽道,圍繞“大巴山、大康養、大鄉村”,力爭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突破700萬人次、16億元,讓和美鄉村助力“全季、全域、全齡”旅游建設。

劉貴忠介紹,今年來,全市通過學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我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87%、100%、65%﹔全市和美鄉村建設已覆蓋30%以上行政村,和美鄉村建設跑出了“加速度”。接下來我市將從兩方面重點發力。一方面將持續推進農村“五網”基礎設施建設,提標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個革命”,引導區縣通過“縫合”空間、串點連線和以強帶弱、強片拓面等方式推進鄉村建設,整體提升鄉村風貌,推動形成現代化巴渝村景。

另一方面將提高鄉村智治善治水平,深化黨建統領“141”基層智治體系,推行“三事分辦”“積分制”“清單制”“院落微治理”等有效治理方式,破除陳規陋習,引導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持續涵養文明鄉風民風。

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

重慶具有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獨特市情,我市如何開創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劉貴忠表示,我市將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向改革要動力,以進促穩,加快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

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整區縣、整鎮試點,讓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切實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二是健全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推動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有序進場交易,持續深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專項整治,喚醒更多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

三是三管齊下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推動山區庫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壯大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實現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同時,加快培育“百強鎮”,更好發揮小城鎮聯結城鄉作用。精心做好村庄經營,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巫溪將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協同發展。”李衛東說,首先是堅持“喚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設水城”思路,深化“小縣大城”發展機制,加快推進鳳凰水城規劃建設,持續增強縣城產業引領、科技創新、門戶樞紐、綜合服務等核心功能,讓“最美縣城”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其次是持續深化“強鎮帶村”,加快建設一批中心鄉鎮和特色小鎮,強化資源要素配置,全面提升城鎮服務“三農”功能,力爭到2027年,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2.3︰1。

張繼軍認為,深化強村富民綜合改革,是山區庫區實現“強村”帶“民富”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城口一方面將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推廣“農業企業+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鼓勵發展訂單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實現村集體年經營收入10萬元以上的穩定在90%以上、100萬元以上的達到5%。

另一方面,將全力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試點縣,圍繞農民得利這個目標,加快開發集體林權流轉交易管理平台,創新推廣林業金融服務,探索林地資源復合利用,形成更多具有辨識度、影響力的林業改革成果。同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大巴山(城口)中藥產業發展聯合創新中心、老臘肉產業賦能中心等平台升級發展,提升產業鏈“含新量”。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