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銅梁龍傳承人逯德軍的非遺賬本

2024年12月30日08:1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11月26日,銅梁區龍城天街商圈,逯德軍正專心致志為一隻即將完工的銅梁龍龍頭做彩繪。記者 李雨恆 攝/視覺重慶

11月26日,銅梁區龍城天街商圈,逯德軍正專心致志為一隻即將完工的銅梁龍龍頭做彩繪。記者 李雨恆 攝/視覺重慶

逯德軍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銅梁龍燈彩扎第四批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6歲學藝,曾獲評2023年重慶市最美產業工人。

逯德軍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銅梁龍燈彩扎第四批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6歲學藝,曾獲評2023年重慶市最美產業工人。

12月26日,華燈初上,銅梁龍城天街商圈熙來攘往、熱鬧喧囂。

天街負一樓,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片黑暗、寂寥無聲。隻見一縷燈光穿破黑暗,引領記者走進一間不大的門面。門面裡,41歲的逯德軍正專心致志為一隻即將完工的銅梁龍龍頭做彩繪。

“這是定制的工藝龍頭,可以當家居擺件,也可以是一個燈盞。”逯德軍介紹時,不曾停下手中的工作。僅有10平方米左右的非遺工坊裡,擺滿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工藝龍燈。與傳統的銅梁龍相比,這些工藝龍燈在形制、材料、樣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要讓銅梁龍非遺得到更好傳承,我們這些非遺傳承人就必須在守正的同時進行創新。”

24年參與扎制上萬條銅梁龍

逯德軍與銅梁龍結緣,始於自己的舅舅、市級非遺銅梁龍燈彩扎工藝傳承人周建。

“從小看著舅舅用竹篾和彩紙扎出各種造型的龍燈和動物造型的彩燈,覺得非常神奇,也慢慢喜歡上這門手藝。”1999年,16歲的逯德軍開始正式學習扎龍,恰好趕上扎制國慶50周年慶典上表演的銅梁龍。

“師傅扎好輪廓,我再一筆一畫地描繪,不能出丁點差錯。”當看到自己參與扎制的銅梁龍出現在慶典上時,逯德軍心裡充滿了自豪,也暗下決心要學好銅梁龍燈彩扎技藝。

16歲至40歲,逯德軍參與扎制了上萬條銅梁龍。他研發制作的燈會作品及龍舞表演道具,隨重慶市文化代表團赴法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他也逐漸成長為國家級非遺銅梁龍燈彩扎第四批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在銅梁,龍燈彩扎分為表演龍燈、觀賞龍燈和工藝龍燈。”逯德軍介紹,與前兩者相比,工藝龍燈體態小巧靈動、形式多樣,是一種靜態、精致的工藝品,一般作為室內擺件或挂件呈現。由於工藝龍燈對制作者的技術和耐心要求更高,也更費時,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做工藝龍燈。

利用閑暇時間,逯德軍開始嘗試制作工藝龍燈。他將龍頭做小,並改良樣式,讓龍看上去更喜慶、美觀,他設計的“藝術品(銅梁龍)”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証書。

轉向研制工藝龍燈

不過,真正讓逯德軍走上工藝龍燈研制之路,卻源於一次意外。

2023年,逯德軍榮獲“重慶市最美產業工人”稱號。“我想把銅梁龍帶到頒獎現場去展示,但是那麼大一條龍根本沒法帶。”思來想去,逯德軍帶上了自己做的銅梁龍工藝擺件。

不承想,這件工藝擺件在現場很受關注。“現場看銅梁龍舞表演很過癮,如果能帶一件這樣的紀念品回家就更好了。”很多人來詢問他是否能購買銅梁龍工藝擺件。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一直以來,銅梁龍都是以龍舞表演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卻難以讓普通人參與其中,這也是銅梁龍非遺傳承出現斷代的重要原因。如何讓銅梁龍非遺成為人們可知、可感、可參與的傳統文化?逯德軍決定轉向研制工藝龍燈,周建對此非常支持:“要有創新,銅梁龍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事非經過不知難。

成立自己的非遺工坊后,逯德軍嘗試用傳統的龍燈彩扎工藝來扎制工藝龍燈,“尺寸小了,竹篾的彎曲程度加大,經常折斷。紙張糊上后再上色也很難表現出銅梁龍的神韻。”不僅如此,制作一個籃球大小的龍頭,耗時超過10天,售價卻不高。

必須從材料、形制、樣式、產品全方位創新,才能做出獨具銅梁特色的工藝龍燈。逯德軍四處考察學習,開始研制工藝龍燈。

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

“我手裡的這個工藝龍頭,用塑膠條代替了竹篾,用綢布代替了紙張,裡面還可以安裝照明燈具。”逯德軍手裡的龍頭經過造型、綁扎等環節后,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記者眼前,“新材料不僅更適合造型,而且能回收利用。”

如果用竹篾,綁扎龍燈時難免被劃傷,而塑膠條則不會造成傷害,更適合小朋友動手制作。因此,逯德軍的非遺工坊成為銅梁許多中小學生的研學之地。今年以來,逯德軍小小的非遺工坊已接待了10多批、500余人次的研學活動。

除此之外,逯德軍也嘗試用樹脂、陶瓷等材料制作工藝龍燈,並研制了擺件、挂件、裝飾品等30余種相關工藝品。

如今,逯德軍將文創店開到了銅梁玄天湖景區。每次大型非遺山水實景劇《追夢·銅梁龍》上演,游客都會路過他的小店,隨手帶走一份伴手禮。

“目前最受歡迎的是這一套‘春夏秋冬’相框,分別用永嘉鎮竹梆龍、土橋鎮荷花龍、虎峰鎮稻草龍和高樓鎮火龍,來代表一年四季。”逯德軍介紹。

雖然產品很受歡迎,但今年以來,逯德軍的工藝龍燈產品銷售額卻僅有10余萬元。

“耗時太長,無法批量生產。”逯德軍以售價258元的陶瓷銅梁龍擺件為例,從建模到制作成型要耗費一個多月。接下來,他將採用電腦3D建模,一次成型后可快速批量生產,工期也將縮短至5天。

“同時也缺少銷售平台。”逯德軍的煩惱,或許很快能得到解決:銅梁區總工會正在牽頭搭建直播平台,用於展示和銷售銅梁所有非遺文創產品。

“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眼前的困難、個人的得失都不值一提。”在逯德軍看來,隻有實現批量生產,才能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

數讀·重慶非遺“賬本”

截至2024年,重慶——

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項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9人

命名重慶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7項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51人

區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700余項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000余人

銅梁現有——

銅梁龍舞國家級傳承人1名

市級傳承人8名

區級傳承人59名

銅梁龍燈彩扎市級傳承人3名

區級傳承人19名

今年——

銅梁龍燈藝術節期間接待游客364.95萬人次,同比增長12.29%

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12.86%(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