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寫好“五篇大文章” 建設重慶新篇章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在2025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來看看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人民網重慶1月21日電 2025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周濤做客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圍繞做深做實“五篇大文章”、以高質量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人民網重慶頻道: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2024年以來,建行重慶市分行在強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方面開展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周濤:科技金融是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選擇。2024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在總行指導支持下,制訂推出了“科創引領,智造未來”科技產業金融三年行動方案,將科技金融作為未來三年的“一號工程”來推進實施。我們緊緊圍繞重慶“416”科技創新布局,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創新推出了“渝鏈通”科技金融的服務品牌,打造了涵蓋願景、工具、隊伍、產品、推廣和評估等在內的5TP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力求為全市科技型企業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底,建行重慶市分行科技型企業表內外融資余額接近900億元,服務重慶各類科技型企業超過1.8萬戶。
周濤做客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鄒樂攝
在科技金融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堅持秉承以下三個理念:
一是以科技手段服務科技產業。科技企業一般具有“技術含量高、實物資產少”等特點,傳統的商業銀行評級模型難以形成對科技企業的精准畫像。我們充分發揮建總行金融科技領先優勢,運用大數據工具,創新推出了“技術流”科技企業評價體系,將傳統評級的關注重點從企業的三張報表延伸至企業的專利技術和科技人才,從而實現更加准確地對科技企業實力和未來進行畫像,讓我們能夠更加精准地對技術領先、市場前景好的科技成長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已對重慶市2.1萬戶擁有知識產權的科技企業進行“技術流”評級,極大拓展服務的客群對象。
二是以銀行創新服務科技創新。我行著力深化適配科技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在服務模式上,市分行組建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二級分支行全覆蓋建設科技金融專業化服務團隊,在重點區域建設一批科技特色支行,我們努力打造全周期陪伴、全鏈條覆蓋、全集團協同、全維度支持、全生態賦能的“五全”服務模式。在產品創新上,針對科技企業在發展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特點,我們還不斷提升金融產品與企業需求的適配性。2024年完成了系統內首筆科技研發貸的創新投放,今年我們還將陸續創新推出選擇權貸款、高管持股貸等眾多科技企業專屬產品。
三是以金融生態服務科技生態。科技金融需要更多的朋友圈和同行者。我們積極推動組建科技-產業-金融聯盟,匯聚“股貸債保”等各類金融要素,聯動政府、研究所、高校、科技園區、孵化平台、行業協會等各類社會力量,促進全要素聯動、全社會協同的科技生態建設。依托建設銀行集團資源,牽頭推動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兩隻國家級基金入渝,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重慶制造業轉型基金,帶動投資超過200億元。當前,我們正在大力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直投基金在重慶加快落地。
人民網重慶頻道:近年來,重慶深入推進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綠色轉型發展穩步向前。建行重慶市分行是如何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綠色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周濤:綠色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作為建行系統內的綠色金融試點行,重慶市分行深入落實總行綠色金融的戰略部署,全力支持重慶綠色轉型發展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當好服務重慶綠色發展的“排頭兵”。2021年到2024年,我行綠色融資余額由355億元增長到95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5%,綠色金融份額保持市場領先。
在綠色金融發展中,我們堅持創新引領。近年來,建行重慶市分行先后落地了國內首批可持續信貸業務產品、重慶市首筆跨境碳排放權質押貸款、退耕還林林權質押貸款、綠色前期租等創新業務,其中“綠色應收賬款債權融資計劃”和“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獲評重慶市“十大綠色金融創新案例獎”。分行積極助推重慶市申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長江綠融通”大數據信息系統的開發迭代,參與《重慶市綠色金融服務綠色建筑指南》《重慶市轉型金融支持項目目錄》等6項地方綠色金融標准的制定。感謝社會各界的認可,我行有幸成為首家金融機構代表當選市綠金委主任單位,並多次獲評“綠色金融先進單位”。
2025年,我行將加力推動綠色金融提質上量,聚焦產業升級改造、綠色城市建設、和美鄉村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持續助力重慶市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
周濤做客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頻道:普惠金融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科技創新的重要使命。過去一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在普惠金融領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濤:普惠金融是商業銀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內涵。建設銀行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普惠金融”戰略在重慶的落地實施,全力落實大行擔當。截至2024年年末,建行重慶市分行普惠貸款余額超過700億元,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8.5萬戶,全年累計為近7000戶經營面臨轉型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延期還款服務,涉及金額超過45億元。在近期重慶市委金融辦、市經信委和市財政局等聯合組織的總結大會上,我們榮獲了2024年重慶市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行動優秀機構、典型案例、優秀產品三個獎項。
2024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全力落實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的工作要求,主動對接各級政府部門,擴大普惠覆蓋面﹔積極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依托金融監管數據聯動創新普惠產品。我們在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指導支持下,引入社保數據,創新推出“穩崗雲貸”,為7692戶穩崗企業提供信貸支持55.6億元。在重慶金融監管局指導和支持下,我們合作開發了支持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渝鏈·產業助力貸”,上線1個月已向154戶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小微企業提供授信1.26億元。我們還積極助力重慶市各項發展戰略實施推進,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我行創新推出了全線上信貸產品“鐵路運費貸”,已服務近40家鐵路貨運小微企業。為助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我行針對火鍋、柑橘、煙草、檸檬等不同產業特點,創新推出十余款普惠金融產品,有效滿足不同企業融資需求。
人民網重慶頻道: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養老金融。在當前背景下,建行重慶市分行是如何布局養老金融市場的?
周濤:重慶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結合區域人口結構和養老市場特點,建行重慶市分行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養老服務方面,先后為重慶122家企業提供企業年金一站式服務﹔與重慶市人社局合作推出了“人社業務進網點”項目以及第三代社保卡免費補換卡服務,累計服務超22萬老年群體。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提供賬戶開立、資金繳納、產品認購等一站式個人養老金融服務﹔積極打造建行“健養安”養老金融品牌,著力建設“231”區域特色養老金融體系,不斷優化服務場景,全渠道為老年群體提供豐富的適老金融產品。目前已完成全轄261家營業網點適老化服務設施改造,建成兩家總行級養老特色金融網點,切實提高網點對銀發群體的金融服務能力。
在支持養老產業方面,我們在系統內首創“幸福頤養貸”和“銀發安享貸”區域養老專屬信貸產品。
人民網重慶頻道:當前,重慶正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支持金融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行水平。過去一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為民利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濤:2024年,我們不斷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數字化能力,落地了多個具有地域辨識度的數字化應用。
一是鏈接數字重慶建設。分行聯合重慶市發改委、重慶金融監管局,業內首創“裕農快貸-信易貸”業務模式,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為農戶構建“信用畫像”,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實現在線授信、自助放款。
二是運用“建行生活”平台助力提振消費。通過海量宣傳資源和數十種熱點消費場景權益配置,帶動消費和旅游發展,當年交易超900萬筆,金額超3.2億元。“建行生活 智慧食堂”覆蓋了全市政府機關、大型企業超400家,日使用人數超過1.6萬戶,為用戶體驗到數字金融帶來更多的便捷。
三是提升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將金融科技嵌入銀行業務經營中。強化“科技+業務”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創新數字模型1200余個,重塑傳統金融服務。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科創企業經營、商機發現等內容,更好提升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
人民網重慶頻道:新的一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在支持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布局?
周濤:2025年,建行重慶市分行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進程中,我們將繼續強化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建設銀行總行工作要求,加快提升科技金融專業服務能力,綠色金融戰略支撐能力,普惠金融擴面提效能力,養老金融創新試點能力和數字金融智慧創造能力,持續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為重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建行智慧和力量。(胡虹、李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周濤:寫好“五篇大文章” 建設重慶新篇章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在2025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來看看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