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橋:釋放金融創新新動能 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在2025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來看看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人民網重慶1月21日電 2025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三峽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江橋接受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專訪時表示,該行將持續加強金融服務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重慶市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貢獻更大金融力量。
人民網重慶頻道:當前,重慶正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作為本地法人銀行,重慶三峽銀行聚焦重慶“兩大定位”開展了哪些創新服務?
劉江橋:作為地方法人銀行,過去一年,我們不斷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金融支持力度,引導全行通過項目貸款、貿易融資、債券投資等工具加大金融供給。2024年累計投放通道項下表內外融資52.69億元,截至2024年末,通道項下表內外融資余額292.03億元,較年初增長58.49億元。其中在冷鏈行業,先后為重慶國展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瑞洋貿易有限公司、重慶港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提供貿易融資授信2.7億元,助力企業做大做強進口規模,深度融入國際市場。
我們積極推進重點產品落地,依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通過備証助力企業赴新加坡交易所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為地方經濟建設引入境外資金活水。2023年至今,已支持本地企業成功發行海外債25.58億元,其中豐都實業4.2億元海外債為2024年重慶市首筆中資實體企業離岸人民幣債。
2024年,我行還與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通道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金融服務、“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為樞紐港產業園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重慶津舟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重慶新陸海供應鏈有限公司開展授信2000萬元,先后辦理3筆鐵路運單融資項下購付匯業務,切實賦能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
人民網重慶頻道: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離不開數字化科技的賦能,近年來,重慶三峽銀行順應發展格局,在數字化變革中奮力轉型升級。2024年,在推動科技賦能金融服務質效提升方面,有哪些亮點舉措?
劉江橋:我行不斷加強金融科技建設,深耕數字金融,打造“三峽-智慧E貿通”線上品牌,該產品體系涵蓋線上跨境結算、電子保函以及線上融資等服務,切實助力重慶開放型經濟發展。2024年累計辦理線上國際結算3.3億美元,同比增長49.97%,線上國際業務筆數佔比達81.29%,2024年4月上線的代收付匯業務達到100%線上覆蓋率,有效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同時,我行順利投產電子投標保函業務,成為重慶首家與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系統直連的地方法人銀行,實現保函業務全流程線上化。截至2024年末,已服務中小微企業45戶,辦理線上保函業務57筆,合計金額4141.3萬元。
此外,我行還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創新推出陸海新通道線上專屬融資產品“陸海新貿通”。該產品通過線上化、智能化操作模式,支持外貿企業輕鬆實現線上辦理融資業務,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24年末,已有53戶外貿企業成功發起線上融資申請,系統跑批金額2.04億元,提款金額3017.8萬元。
人民網重慶頻道:新的一年,重慶三峽銀行在助推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服務開放型經濟提質增效方面將如何發力?
劉江橋: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助推重慶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緊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圍繞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力助推實施強鏈固鏈補鏈延鏈行動,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持。
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金融服務創新,積極開發適應內陸開放特點的金融產品,以滿足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過程中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助力企業“走出去”。同時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強化金融風險防控,確保各項業務穩健運行。(胡虹、李金、王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劉江橋:釋放金融創新新動能 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在2025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來看看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