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一張卡 如何撬動武隆文旅發展開新局

2025年01月22日14:10 |
小字號

武隆,還能創造多少種可能性?

作為重慶文旅的“排頭兵”和全市唯一的旅游國際化試點區,武隆在剛過去的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仙女山、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芙蓉洞、芙蓉江、白馬山六大核心精品景區熱度空前,2024年景區持票游客631.59萬人,其中境外游客24.63萬人,分別增長15.73%、171.75%。

2025年伊始,武隆重磅推出Wulong Tourist Pass·武隆旅游通行卡。

低至19.9元起的親民價格、可以解鎖六大核心景區無限暢游權限一經推出,即刻點燃全民旅游熱情。

一張卡,雖然聚焦旅游,其輻射影響卻遠超產業邊界﹔這張卡,又將如何串聯起上下游產業鏈,以點帶面盤活全域旅游?

改革就是要做“從無到有”的事

武隆 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微觀經濟科學判斷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市場應對能力。

用一張卡,回應時代的召喚。

新時代新征程,旅游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2024年5月,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在京召開。“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成為共識。

2024年11月,重慶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舉行。大會指出,要著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標志性成果,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

將目光聚焦到武隆。對於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眾多殊榮的武隆而言,也面臨旅游淡旺季明顯、核心景區之間“冷熱不均”等問題。

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武隆如何見行動?武隆旅游通行卡的持續推出,成為破題的一招“先手棋”。

信息更對稱,市場更有效。武隆精准錨定不同群體,創新推出5類旅游通行卡。游客隻需19.9元起,就可以在有效期內無限次進入6個景區。假期來臨,武隆又面向全國在校學生,推出以送消費券為重點的寒假旅游優惠卡。小小的一張卡,也能快速幫助消費者抹平信息層面的差異,激發消費活力。

帶來的效果是顯著的。武隆旅游通行卡推出后,截至1月17日,武隆居民、重慶籍游客、山東籍游客均呈增長趨勢。其中,游客增長最為明顯,武隆籍游客增長率為608.06%,重慶籍游客增長473.51%,山東籍游客增長50.94%,六大核心景區旅游收入同比增長96%。

業態更豐富,體驗更多元。武隆旅游去哪裡?過去,游客常打卡的是仙女山、天生三橋這兩個熱門景點。武隆旅游通行卡在將景區串聯起來的同時,也通過與景區品質煥新的有機銜接,為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旅行體驗。

這個冰雪季,僅仙女山吸引的境外游客,就較去年同期增長193.64%,其中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的游客量位居前三。在重慶也能賞雪、玩雪?創新推出“飛閱武隆”裸眼7D飛行體驗、仙俠風AI旅拍等文旅新場景……武隆用全面提升5A級景區品質,不斷豐富的旅游業態給出回答。

保障更到位,游玩更放心。旅游目的地由網紅到長紅,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是關鍵。如果說武隆旅游通行卡的火爆出圈,意味著注意力爭奪的勝出,那麼加大旅游要素保障,用好互聯網思維,切實提升游客的在地體驗,則是“流量到留量”不變的底層邏輯。

拿具體的服務保障來說。作為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四個優秀案例的城市之一,武隆率先搭建“武隆全域智慧旅游—信用消費”平台,建立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機制。讓游客玩得更放心,才有可能為通行卡的長尾效應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順著“風”的方向走

武隆 始終把高層次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運營貫穿文旅融合發展全過程,努力建成更多文旅精品工程、亮點工程、創新工程。

用一張卡,與時代同頻共振。

形成在120萬年前,長度近3公裡的溶洞芙蓉洞,3座平均高度超過300米的天然石拱橋天生三橋……武隆集合了天坑、地縫、草原、峽谷等多種自然景觀。過去,武隆對這些旅游資源的主要利用是觀光。

好風憑借力。今天,武隆文旅要跟上時代步伐,底氣何在?

當前,武隆旅游行業正從以觀光旅游為主,向休閑度假游、自駕體驗游轉變,武隆文旅也正在逐步進入多元豐富的“新文旅”時代。武隆旅游通行卡的推出,是武隆主動適應旅游消費市場變革需求,推動武隆改革創新的一項具體舉措。

小中見大,它的背后,折射出武隆文旅產業的變遷,展現了轉型升級的姿態,更成為武隆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及市委工作安排在武隆落地落實的生動體現。

底氣來自不斷強化的系統思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善於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落實到文旅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通盤考慮,著眼長遠,對文旅產業進行科學謀劃,做足“吃住行游購娛”精細化服務文章。

往小了說,游客從武隆旅游通行卡中得到了實惠,增強了體驗感﹔往大了看,通行卡串聯起一個由管理部門、服務機構、多種類型企業協同運轉、有機融合的綜合生態圈。這背后,離不開武隆統籌做好全區旅游改革創新,圍繞城鄉規劃、招商引資等重點持續發力,不斷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

底氣來自持續賦能的數字思維。數字重慶建設,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關鍵變量。當前,數字重慶建設按下“快進鍵”,進入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從武隆旅游通行卡背后,可以感受到武隆是如何堅持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大場景中謀劃推進文化旅游工作,用數字技術賦能現代文旅發展。

比如,武隆借力數字重慶建設開發的“文化·安心游”數字應用,能夠實現景區交通擁堵及時預警、游客飽和及時分流、旅游投訴及時反饋、突發事件“一鍵救援”,尤其是針對可能瞬時出現的“大客流”,提前完善應急預案,確保萬無一失。

底氣來自雙向奔赴的市場思維。武隆旅游通行卡是市場營銷創新,但要做好創新,始終需要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發展與安全之間的關系。其中,統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尤為重要,既要發揮市場在旅游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發揮好政府在優化旅游布局、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真正激活武隆淡季旅游市場,破解景區游客資源不均衡等問題,離不開消費者“用腳投票”。發布系列有針對性的武隆旅游通行卡,高性價比的套票組合深受游客青睞,各大景區迎來小高峰。以此為契機,武隆也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創新市場化方式,延伸產業鏈、創造新價值、催生新業態。

最美的風景留給百姓

武隆 把生態資源保護放在首位,守護好武隆發展的綠色底蘊,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通過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用一張卡,見証時代的拔節生長。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

對於全區四分之一總人口吃上了旅游飯的武隆,在立足資源稟賦,把旅游業作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抓好抓實的前提下,如何順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同樣值得關注。

把穩守正之舵,高揚創新之帆。守正,守的是綠水青山、歷史文化等“基本盤”。創新,則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驅動力。守正和創新相輔相成,唯此,方能讓旅游產業在時代浪潮中,既堅守本真、源遠流長,又破浪遠航、活力四射。

武隆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強的產業是旅游。武隆堅持把生態資源保護放在首位,守護好發展的綠色底蘊,通過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把武隆最美的風景留給百姓、留給后代,既是職責,更是使命。

用活時代紅利,開拓多元賽道。前不久,渝湘高速復線通車,從重慶中心城區開車到武隆,僅需1.5小時左右。渝湘高鐵今年通車,武隆將進入高鐵時代,融入重慶“半小時經濟圈”。仙女山機場作為全國第一座建在5A級景區旁邊的4C級機場,也在不斷優化航線布局……

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持續釋放,在做好存量優化的同時,武隆也在深挖“水陸空”三棲經濟、氣象經濟等增量領域的潛力,探索發展新路徑。當低空經濟蓄勢起飛,當更多小而美、小而精的景區被發掘、開發,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的底氣自然會更足。

銜接政策資源,帶動全面發展。一張武隆旅游通行卡,事關旅游,卻並不局限於旅游。武隆景區票價制度改革、資源普查和地勘、仙女山白馬山定位分析等工作縱深推進﹔圍繞旅游價值提升和項目打造,結合鄉村全面振興,推動旅游帶動共同富裕……武隆正在探索並嘗試走出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大山區發展新模式。

更應看到,當前,武隆正大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旅游“三次創業”,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等機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更大突破、邁上更高台階。

從“窮鄉僻壤”到“人間仙境”,從渝東南的邊遠小縣城到全國乃至全球有名的文旅大區,這背后,是30多年來,幾代武隆人的接續奮斗。“武隆聚焦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文旅消費需求,加快形成具有武隆辨識度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武隆區委主要領導表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具全球吸引力的文旅產品體系正在加速成型,全國首批世界級旅游景區、世界級旅游度假區正在加快創建。武隆把自己的決心,刻進山水之間。(羅晶 萬德福 劉茂嬌)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