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政企攜手 打造西南地區汽摩工業互聯網平台領軍企業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工業互聯網正迅速改變傳統行業的格局。重慶精耕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精耕”)憑借其前瞻性的戰略和不懈的努力,從一個僅有約50人的小公司,成長為西南地區汽摩工業互聯網平台的領軍企業。重慶精耕的十年發展歷程,不僅見証了企業的成長傳奇,也體現了大渡口區與企業攜手共進、共謀發展的成功案例。
重鋼環保搬遷后,重慶市政府多個部門悉數與大渡口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大渡口區建立新的產業支撐。坐落在春暉路街道的重慶移動互聯網產業園就是重慶市經濟信息委與大渡口區政府共建的園區,也是重慶市第一個互聯網產業集聚區。
重慶精耕參展智博會。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4年,重慶精耕成為重慶移動互聯網產業園第一家入駐企業。
據悉,重慶精耕成立於2006年,專注於MES、SRM等工業軟件研發和產業大腦平台開發運營。經過十多年發展,如今已成為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及自研平台的重慶知名軟件企業,並形成“雙平台一數智集成服務”的運營體系。
重慶精耕總經理杜小林介紹,大渡口重視互聯網產業,政府辦事流程高效快捷,相關部門負責人溝通順暢,能夠迅速響應企業需求,耐心細致地為企業答疑解惑。並且,彼時的大渡口區是“科技窪地”,科技企業少,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重慶精耕入駐能夠得到區裡的重視,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剛入駐大渡口時,重慶精耕員工大約有50人,產值1000萬元左右。現在,員工有110人,產值4000萬元左右,且近3年來實現營收穩步增長,納稅410余萬元,是大渡口區最具有活力的軟件公司之一。
企業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大渡口區始終支持其發展壯大,為重慶精耕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公司在園區購置了辦公樓宇,大渡口區給予購房契稅50%的政策支持。”杜小林回憶道,在公司發展和平台建設過程中,區科技局在公司高企培育和認定方面給予了資金支持﹔區經濟信息委在公司上雲服務方面納入區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支持﹔在人才支持方面,區人力社保局在職稱評定、人才引進、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市區級高級人才申報等方面給予了極大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精耕長期根植汽摩行業,推出的汽摩行業“敏供智造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服務賽力斯、慶鈴、宗申、潤通、美利信、青山工業等“頭部企業”,服務的供應商過萬家。
重慶精耕基於網絡平台的服務,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建設全覆蓋研、產、供、銷、服、管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鏈主企業與供應商的日常業務協同,建成供應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進一步提高供應品質,還可以圍繞中小企業供應鏈集成運營,幫助企業以最小的建設成本“智改數轉、上雲用數”。
多年來,重慶精耕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還帶動了整個西南地區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構建。目前,重慶精耕已成功實施數字工廠、數智供應鏈重點項目超過300個﹔落地大足五金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五金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重大項目,榮獲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優秀案例、重慶十大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榮譽。
杜小林介紹,當前,重慶精耕也正積極助力大渡口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彌補數據經濟建設短板,為數據建設提質擴面作出貢獻。
此外,重慶精耕目前擁有超過40人客戶服務團隊,還聯合了三大運營商、信通院、華為、用友、致遠等生態合作伙伴,形成產學研用數智集成服務一體化,能夠為客戶提供包括咨詢、測評、集成建設、實施服務、運維的一站式服務,幫助客戶建設以生產活動為核心的數字工廠底座。
“計劃未來兩年內加速向重慶市以外的市場擴張,主要發展目的地包括長三角、珠三角、華中等制造業發達地區。”杜小林說,同時,還將為更多、更大規模、具備更先進技術的生產型企業服務,將“重慶制造”的品牌推向全國,並爭取成為制造業工業軟件細分賽道的全國領先品牌。(張永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