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重慶如何進一步激發縣域消費活力

2025年01月22日08:4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消費“下沉”縣域,是拉動經濟恢復性增長的重要手段。縣域,處在超大或特大城市與農村市場的交匯處,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我市鄉村市場社零總額1948.9億元、同比增長7.1%,領先城鎮市場3.9個百分點。

有機構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超66%的個人消費增量將來自包括三線及以下城市、縣鄉市場在內的下沉市場。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縣域服務零售經營主體數量顯著增多,本地生活休閑類商戶數快速增長。

商務部也明確提出,建立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並聯合9部門印發《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進一步細化了以縣域統籌為核心的商業體系建設路徑。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市如何建設縣域商業體系、進一步激活縣域消費活力?記者進行了調查。

電商直播助力

打開農產品“雲”銷路

“今天我們帶來的是老鄉自己喂養的土雞,還有干辣椒等各類農副產品……”近日,在墊江縣包家鎮小山村的電商直播間裡,小山村黨支部書記游莉正在向粉絲們介紹產品。

近年來,小山村為推動農產品直播電商加速“出圈”,在打造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搭建農產品電商服務平台、加強農產品電商新農人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創建了村集體經濟品牌“甜土渝禮”,還建起了電商倉儲物流中心、電商直播街、電商直播孵化基地等。

如今,從金燦燦的柑橘到白胖胖的蘿卜,再到土雞土鴨、干果干菜,隻要是農戶家裡有的農特產品,都會出現在“小山村女支書”直播間裡,小山村農副產品也從最初的銷售無門到現在的供不應求。通過電商直播帶貨以來,當地農副產品銷售額已達200萬余元。

像小山村一樣,墊江縣高安鎮東橋村的菌菇、普順鎮長柏村的土雞蛋、白家鎮的蜜本南瓜等60種農副產品,也搭上了電商直播的“快車”。

近年來,墊江縣把農村電商作為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打造完善產品供給、電商物流通道、從業人才培養“三大體系”,探索產業電商發展路徑,拓展農產品上行市場,被評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同時,墊江在全市率先建成電商產業園,並整合公共服務、創業孵化、倉儲配送、物流集散等四大功能,先后引入阿裡巴巴村淘、載禾農業等8家規模網商落戶,成功孵化中小微電商企業3177家,其中年營業額1000萬元以上企業4家、億元級企業2家。

2024年1—11月,墊江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15.10%,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0.32%,有力激活縣域商業“一池春水”。

融合發展

打造特色商貿中心

綦江區東溪鎮曾是連接雲貴川黔地區的商貿集散中心,有“重慶商貿強鎮”的美譽。如今,乘著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東風,這一千年古鎮經過重塑升級,走出了一條獨具東溪鎮特色的古鎮商業“新生”之路。

據了解,東溪鎮為適應農村居民分層分類消費需求,結合農業大鎮和文化旅游古鎮的優勢,不斷豐富載體功能業態,通過提升設施環境和服務功能、引導商旅文體業態集聚等,帶動縣域消費升級,著力打造集“休閑、旅游、購物、體驗”於一體的區域特色古鎮商貿中心。

如今的東溪鎮,已經基本形成廟壩子美食街、兩宮特色文化一條街、正街商業步行街等商業街區,並通過文化活動、商業活動、特色產品展銷與古鎮旅游相互銜接。

綦江區商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按照商文農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正著力打造集休閑、旅游、購物、體驗為一體的古鎮商貿中心。

培育新場景

激發消費新活力

每當夜幕降臨,武隆仙女山桃源大峽谷便會回蕩起動人的川江號子。絢爛的燈光、精壯的纖夫、熱辣的火鍋……眾多“武隆標簽”依次登場,讓游客大呼過癮。

夜觀《印象武隆》演出,已成為游客武隆之行的重要選擇。2024年,《印象武隆》觀演游客增長103.5%,帶動消費增長7.5%。

以藝術IP帶動特色商業消費新場景,《印象武隆》並非個例。

近年來,武隆通過政府引導和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主動“+旅游”的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例如,長壩鎮對100余家店鋪進行形象打造,將非遺文化和網紅景點圖片打造成門店內的隔斷,有效吸引了游客。江口鎮鹽茶古巷融入烏江流域最大摩崖石刻“李進士故裡題刻”,打造了信安廣場百米石刻、區內唯一睦鄰坊等,展現了千年歷史中的鹽茶貿易、名人足跡與紅色文化。

此外,2022年,武隆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試點區縣,開始打造以生態旅游業為龍頭的綠色服務業產業集群,加快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比如,武隆打造仙女天街“小熊集市”等5個“夜間經濟”消費承載地,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打卡游玩,去年新增營業額12.7%。

同時,近年來,武隆通過打造“品牌+首店”“夜間+集市”“藝術+體驗”“文體+研學”“農村+電商”等消費新場景,讓不同的消費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體驗方式。2024年,該區實現了縣域綜合體及城鎮商貿中心新增首店35家,本地品牌店286家,營業額增長10.8%。

“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做好消費幫扶,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促進農村消費的必然選擇。”市商務委副主任彭和良表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盈)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