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2025首場“春風行動”招聘會上,4000余人初步達成求職意向——
從一場招聘會看求職就業新變化

江北區二○二五年首場“春風行動”招聘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2月14日上午,江北區2025年首場“春風行動”招聘會在魚嘴市民廣場舉行。
與去年一樣,招聘會現場人流如織、供需兩旺。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招聘會,在規模、崗位類別和形式等方面有不少新變化。
變化1
崗位更多元,智能制造成亮點
“崗位類別比去年多,選擇范圍更大了!”求職者劉勇說,去年他也參加了“春風行動”招聘會,當時,用工單位提供的崗位以操作工、生產主管、普工等一線崗位為主,而今年,智能制造領域的崗位明顯增多。
為滿足求職者精准對接就業意向的需求,招聘會緊密結合當地工業發展布局,精心劃分出智能制造、現代物流、軟信行業、商超服務、綜合行業等多個專業招聘區域。
現場共有長安汽車、重慶海爾工業園、江北機械公司、順豐速運重慶公司、成都西菱動力科技股份公司、海信(成都)冰箱公司等165家優質企業參與招聘,提供包括質量管理副部長、產品技術工程師、電器工程師等崗位7300個。
其中,智能制造企業達79家、佔參會企業總數比例為48%,現代物流行業企業12家,軟件信息類企業11家,商超餐飲14家,地產物業7家,教育培訓和醫療行業7家,其他綜合行業35家。
變化2
新職業涌現,求職者選擇更豐富
招聘會上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冒出了許多“新職位”。記者注意到,此次招聘會上,各企業提供的崗位中包括缺陷分析員、採購挂付賬專員、天地盒機長、周轉工、探傷工、金相工、二網經理等。
江北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19個新職業、29個新工種目錄,涉及用戶增長運營師、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等新崗位。
此前,從2019年到2022年,該區已陸續發布5批共74個新職業。
“為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我們還在加速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致力於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該負責人說。
變化3
薪資待遇不錯,“家門口”就業成主流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希望留在家鄉、在“家門口”就業,是今年大多數求職者的願望。“我發現不少崗位待遇都還不錯,所以考慮留在家鄉就業。”魚嘴鎮居民王先生之前在深圳做了9年銷售工作,得知“家門口”有一場大型招聘會,早早就來到現場。
“我投了3份簡歷,希望應聘銷售主管,洽談的情況還比較理想。”王先生說。
不少企業為了吸引人才,開出了較好的薪資待遇。比如,華椒源(重慶)供應鏈管理公司拋出的銷售總監崗位年薪為80萬—100萬元﹔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提供的機器人工程師薪資年薪達到20萬元。
招聘會還結合零工市場,組織包括網店運營、廚師、搬運工等零工崗位需求430余個,通過精准匹配供求信息,助力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比如,中聯重科(重慶)起重裝備公司招聘的冷作工(鉚工)、手工焊工、調試鉗工、裝配鉗工崗位,總需求人數在67人,按照小時工靈活結算,時薪最低28元,最高能達到42元。
不變
各部門“擺攤”設點,政策解讀暖人心
此次招聘會上,各種服務舉措溫暖又貼心,一如從前。記者發現,人社部門將全方位政策服務送到現場,工作人員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一對一解讀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險、勞動維權等相關政策,讓大家對人社政策有更清晰的了解。
同時,多個部門都在現場“擺攤”設點,比如設置女性就業專區、匯集一批“媽媽崗”,還有工作人員向女性求職者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等服務,並針對女性群體關心的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等問題開展答疑解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招聘會線下所有企業簡介、崗位信息均在直播間展示,還有主播實時講解,動態呈現招聘會現場情況,讓求職者足不出戶即可線上求職。
據統計,直播期間同時在線人數超7000人,觀看人數累計達到9.8萬人次。截至招聘會結束,線下進場人數達到8900余人,線下和線上初步估算有1.3萬余人成功投遞求職書,初步達成求職意向4438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