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加強黨建引領

“四方議事會”解難題

本報記者  王欣悅
2025年02月16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舊房破損、業態落后,啟動城市更新后,各方訴求不一、矛盾不少,如何協調?

  “社區‘兩委’和專職干部加起來雖然隻有10個人,但我們通過黨建引領,發動多方力量參與,形成合力。”社區黨委書記伍成莉說,“我們依托社區黨委、區級平台公司、城管物管和社區居民等,探索多方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機制——四方議事會。”

  依托這一機制,居民關心的大小事得到妥善的安排。

  “感覺隨時要倒啊!”不久前,一面1.8米高的危牆,牆灰掉了一地,引起了民主村社區二棟居民們的注意。

  “安全隱患是大事。我馬上向社區反映,盡快處理。”網格員陳浩詳細記下了這面牆的“病況”。

  緊急處置后,危牆怎麼改?四方議事會上,大家商量著辦。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方長桌,四方代表圍坐——伍成莉、九龍城市更新公司代表、物業經理、居民代表,一起討論危牆改造方案。

  “牆得拆!”大家對拆除危牆達成共識。

  “拆完之后怎麼辦?”居民對重建方案意見不一,“安全”“隱私”“美觀”……都是大家提到的高頻詞。

  “不只是建不建,更新工程中居民有各式各樣的訴求,隻靠社區,很難協調推進。”伍成莉說。

  還有辦法!危牆拆除后,第二次四方議事會舉行,九龍坡區住建委、民警、設計方等多主體參與進來,共同商討圍牆重建方案。去年以來,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兩級機關單位選派20名黨員干部,進駐治理難度大的小區,擔任駐小區工作隊隊員。民主村社區以四方議事會為紐帶,推動社區吹哨、部門報到,讓下沉的黨員干部發揮更大作用。

  “這次,我們邀請了區級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大家對圍牆重建有什麼訴求,請暢所欲言。”會議開始,伍成莉開門見山。

  “支持重修圍牆,不然安全咋保証?”

  “應該修開放式花園,更美觀。”

  “牆邊能不能多安點路燈?走夜路看不清。”

  “電線能不能整理下,空中吊著好亂。”

  面對居民的發問,設計方代表鋪開圖紙回應:“大家看三維模型,重建1.8米實牆會截斷消防通道紅線,我們建議修1.2米高的鐵藝欄杆,1.2米是防攀爬標准高度,開放式的欄杆間距還能讓空間更通透。”

  施工負責人隨后說:“關於電線亂象,我們已同步啟動整治工程,通信公司會進場規整線路。”他調出平板裡的施工圖,補充道:“各位擔心的隱私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種植月季等來解決,既美觀又能形成天然屏障。”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最終達成一致,同意把圍牆改成高度為1.2米的欄杆。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承諾:“我們先梳理需求,會后就組織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等深入社區調研,把設計方案做到前頭。”

  圍牆變欄杆、“蜘蛛網”下地、院壩添了新桌椅……一場場四方議事會聊下來,一項項更新改造落了地,民主村社區的諸多變化讓居民感慨“巴適得很”。

  四方議事會,還串起小區熱心人。過去,社區裡水電維修、開鎖補漏等老手藝人大多是流動攤販,經過四方議事會協商,修建了惠民巧匠坊,免費提供場地給老手藝人們經營,既方便他們做生意,也滿足居民生活所需。“現在很多老手藝人都成了社區的志願服務隊員,主動反哺鄰裡。”伍成莉說。

  目前,民主村社區通過“社區干部包網聯戶、在職黨員編組入戶”責任機制,動員200余名在家黨員、報到黨員動態認領網格任務,常態化開展群眾遍訪活動。伍成莉說:“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建立了9支以黨員為主體、志願者共同參與的服務隊伍,網格力量不斷壯大,四方議事會逐漸成為居民自治‘大平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6日 04 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6日 04 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