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我國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新政以來,重慶1949大劇院已接待外國觀眾近2萬人次——
重慶紅色文旅“圈粉”海外觀眾

“太震撼了,旋轉的舞台、精湛的演出、沉浸式的視聽體驗,都非常棒”“看了這部劇,讓我對重慶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2月13日晚,在重慶1949大劇院,來自新加坡的一個旅游團觀看了大型紅色舞台劇《重慶·1949》后,團員們無不贊嘆連連。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17日我國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新政以來,該劇院已吸引外國觀眾近2萬人次,“圈粉”了一大波海外觀眾,讓紅色文旅綻放出新魅力。
歌樂山下,華燈初放,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重慶1949大劇院,外形酷似一座巨大的時鐘,吸引著大量觀眾排隊走進劇院。大幕拉開,槍炮聲、汽笛聲、報童叫賣聲……紛雜的聲音裹挾著不安的氣息,瞬間將觀眾的思緒拉回到70多年前——
渣滓洞的陰暗鐵籠,白公館的詭異靜謐,磁器口的人物百態……隨著一幕幕場景的巧妙切換,演員的生動表演,再配合著極具沉浸感的聲光電視聽技術,整個故事情節被演繹得跌宕起伏。
“真是太震撼了,這部劇將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給人帶來超強的視聽體驗,讓人猶如身臨其境。”來自新加坡的游客李俊熙觀后,贊嘆連連地說。
“槍聲就像在耳邊擦過,炮彈幾乎要‘震翻’座椅,旋轉舞台使演員的微表情都清晰可見……真實得讓人仿佛置身那個年代,且每一次光影與布景的變化,就像重新翻開了一頁重慶的歷史,讓我對重慶的歷史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吉娜稱。
據介紹,該劇於2021年7月首演后,已創下演出2500場、接待觀眾160萬人次的票房紀錄。該劇院及劇目先后榮獲艾蒂亞獎“最佳科技進步獎”、繆斯設計獎金獎、全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
“近期,我們還從劇本和技術兩方面對該劇進行深度升級,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劇情線索更加清晰流暢、人物情感更加鮮活飽滿,更觸動人心。”該劇相關負責人坦言,此前該劇的客群定位主要是針對中國游客。令人意外的是,隨著“China Travel”(中國旅游)成為全球旅游市場的流量密碼,作為中國入境旅游市場重要目的地的重慶吸引來了一大批海外游客,也讓該劇成功“圈粉”一大批外國觀眾。尤其是自去年12月17日我國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新政以來,該劇院已接待外國觀眾近2萬人次。
“目前我們不僅在劇院的標識系統、宣傳海報等上面增設了英語等語種,還正在對劇本進行英語翻譯,在舞台上增設英語字幕等。”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劇院還將加強與國際旅行社合作,同時加強海外主要客源市場營銷,努力吸引更多外國觀眾走進劇院,讓這一紅色舞台劇綻放出新的魅力。(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韓毅 實習生 陳香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