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重慶發現早期巴文化重要大遺址

——2024年共完成基本建設考古項目182項

2025年02月17日08:0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重慶距今萬年前后的文化遺存在武隆初露端倪、江津梧桐土遺址被確認為早期巴文化的重要大遺址、蜀道(荔枝道)上的312處不可移動文物被一一登記造冊……

近日,在2024年度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學術交流與科研匯報會上,研究院院長白九江表示,2024年,重慶共完成基本建設考古項目182項,中心城區“用地清單制”考古前置獲國家文物局全國基本建設考古和文物保護優秀案例推介。

182項考古項目的完成,為重慶歷史書的更新提供了哪些新素材?

白九江沿著歷史長河,從萬年前一一道來:圍繞萬年文化史的構建,研究院開展了武隆大農場遺址出土樣本的測年研究,重慶距今萬年前后的文化遺存初露端倪﹔著眼五千年文明史,開展墊江峽馬寨遺址考古調查、試掘,為研究四川盆地東部新石器晚期社會復雜化、山地文明模式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依托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研究院確認江津梧桐土遺址為早期巴文化的重要大遺址﹔推動蜀道(荔枝道)調查、發掘各級古道329段,總裡程約705.82公裡,沿線現存不可移動文物312處,特別是桂溪縣等四處唐宋縣城遺址,為認識荔枝道的線路走向提供了佐証。

同時,研究院持續開展川渝中小石窟寺考古發掘,榮昌劉家廟揭露了一處成體系的石窟寺遺址,這為認識川渝地區中小型石窟寺的布局、窟前建筑形態等提供了新材料﹔大足北山觀音坡遺址建筑基址及墓葬的發現,厘清了明代寺院建筑的功能分區和整體布局。

此外,榮昌清流墓群的出土,為研究川渝地區宋代世家大族史、職官制度等提供了珍貴的文字材料。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釣魚城遺址新發掘宋代城門、城牆、高台等遺跡,皇華城遺址、天生城遺址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對深化研究宋元山城防御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院還開展了酉陽鐘靈山墓群考古發掘,填補了酉陽冉氏土司墓葬考古研究的空白,其以先世尊祖入葬尊穴,后世祔葬的昭穆制度體現出對華夏文化的認同。

研究院還首次組建援藏考古隊,對西藏昌都迥·拉達堪布城堡遺址進行系統調查,發現各類遺跡共68處,基本探明了功能分區、文物性質、遺址年代等基礎信息。

除進行考古發掘外,系列重要研究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據介紹,研究院全年在研國家和市級科研課題36項,出版圖書8冊,交稿《巫山大溪》《奉節白帝城》等5部三峽考古報告,巴蜀文明進程研究之巴文明取得階段性成果。(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