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啟動鄉村人才振興行動

2月18日,重慶舉行全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會暨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啟動儀式。會上消息,重慶今年將選派126個團隊、1041名專家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服務,並為鄉鎮(街道)事業單位招聘人才不少於4000名。
啟動儀式現場。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新增引育鄉村人才6萬余名
2024年,重慶市、區縣兩級成立“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構建起縱橫聯合、協同作戰的工作體系。
在引育鄉村緊缺人才方面,重慶實施鄉村人才培育“五萬計劃”,全年新增引育人才6萬余名,有效緩解鄉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工程技術等領域人才緊缺問題。
在人才下鄉幫扶方面,堅持“基層出題、專家揭榜”,選派專家服務團、退休“雙高”“三師一家”、科技特派員等下沉到鄉村,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咨詢等1.7萬人次,解決技術難題3820項,幫助發展特色產業27萬畝,帶動新增就業3000余人,創造經濟價值超5億元。
在政策激勵保障方面,適當放寬基層事業單位招聘政策,全年為鄉鎮事業單位引進急需人才5800余人。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准增長機制,惠及基層事業單位人員14.3萬人。深化鄉村人才職稱改革,645人獲評高級職稱,打破鄉村基層人才職稱晉升“天花板”。
重慶鄉鎮街道事業單位今年招才不少於4000名
現場發布了《2025年重點工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明確,2025年將實施多項攻堅行動,如實施產業服務團選派項目、“新農人”培養提升行動、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養項目、鄉鎮公共服務人才集聚項目等。
具體而言,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將選派126個團隊、1041名專家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服務,支持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優秀村(社區)干部、基層緊缺醫療人才、公費師范生及公費醫學生等公開招聘,為鄉鎮(街道)事業單位招聘人才不少於4000名﹔優化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將招聘600名。
在“新農人”培育方面,將試點建設鄉村人才振興學院,全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萬人,認定農村致富帶頭人1000名,開展電商人才培訓3000人次,重點打造“鄉村守藝人”“林草土專家”等特色人才品牌。
在生態人才儲備方面,將通過“高校委培+一線歷練”模式培育生態修復、環境監測人才120名,建立市-區縣-鄉鎮三級人才梯隊。
在跨區域協作方面,深化魯渝、川渝人才協作,實施“雙百”基層骨干研修計劃,推動20名川渝醫療技術骨干雙向交流。
1041名專家下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服務
現場還舉行2025年重慶市“百團千人”專家服務團出征授旗儀式,今年將選派126個專家團隊、1041名專家,為126個受援單位提供有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
專家服務團接旗。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126個專家團隊中,含“基層出題”107個、“專家發榜”19個,覆蓋全市37個涉農區縣及萬盛經開區,其中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實現全覆蓋﹔126個受援單位主要集中在渝東北、渝西、渝東南地區,共計89家,佔總量的70.6%﹔項目主要聚焦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教育衛生、生態建設等領域。
重慶市巴蜀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馬宏是本次專家服務團的領銜專家之一。馬宏專家服務團打造的“線上巴蜀”教育平台,通過“資源共享、課程共建、教學共研”三聯動機制,創建“造血式”幫扶體系,受益學校上千所。
“專家引領帶動對口校、輻射縣域鄉村校,努力提供從‘輸血’向‘造血’的系統支持。”馬宏表示,將通過“技術·機制·生態”三維發力,以“數字領跑”驅動“教育蝶變”,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教育力量。
“本年度服務團隊呈現顯著特征,基層需求導向更加突出,服務領域向全產業鏈延伸,除傳統種植養殖技術外,新增農產品精深加工、數字農業等前沿領域。”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項目積極探索形成農業產業、生態經濟與鄉村健康“三輪驅動”的振興新格局,為編制產業規劃、培育市場品牌、延展產業鏈條、轉化科研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鄉村振興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台階。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謝禮國表示,要將實施方案落地落實作為工作主線,將總體目標細化為年度目標,將年度目標細化為季度目標,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真正抓在經常、抓在日常,在鄉村人才振興領域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劉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