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2025年02月20日16: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陳建友。受訪者供圖

陳建友。受訪者供圖

  ■ 陳建友  重慶  非遺傳承人

  春節剛過,每周三、四的下午,職教中心的教室裡十分熱鬧,30多名學生圍坐在我身旁,學習龍鳳花燭的每個制作步驟。我不僅教他們手藝,更要讓他們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我生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的一個龍鳳花燭世家。從我爺爺輩起,我們便以制作龍鳳花燭為生。每當我手握刻刀,凝視著那些在我手中逐漸綻放光彩的花燭,都會感到無比滿足。

  我打小就對這門手藝充滿熱愛。16歲那年,我正式跟隨父親學習花燭制作。從此,這門古老技藝便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7年,秀山龍鳳花燭被列入重慶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我也成為龍鳳花燭傳承人,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中,將這門技藝推向新的高度。

  2016年,我決定將這門手藝傳下去,在秀山特殊教育學校和秀山職教中心開設課堂,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更多人。至今,我已培訓了4000余名學生,其中有18名殘疾人通過我的課程解決了就業。

  在秀山特殊教育學校讀書的聾啞人曹靂,畢業后在我的工坊上班,如今每月工資3500元,讓他的生活充滿希望。

  現在,工坊年產花燭、龍鳳花燭1000余對,產值超百萬元。看著那些花燭被送往全國各地,甚至走出國門,我無比激動。我知道,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成功,更是非遺文化歷久彌新的証明。

  前方的路還很長。新的一年,我會繼續堅守與創新,讓這份承載著三代人情感的龍鳳花燭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這份來自重慶秀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報記者  沈靖然採訪整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2月20日 第 12 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2月20日 第 12 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