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蓼子鄉:技術賦能興產業 多鏈融合促振興

春染巴山,萬象“耕”新。在城口縣蓼子鄉廣袤的田野間,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冷鏈物流車整裝待發、中藥材幼苗茁壯成長,勾勒出一幅活力四射的春耕圖景。今年以來,該鄉錨定“穩產保供、提質增效”目標,通過政策賦能、技術支撐、全鏈發展三向發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
政策活水潤沃土,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鄉黨委建立“政策包村到戶”機制,統籌耕地力補貼、特色產業獎補等9項惠農政策,組建14支黨員宣講隊開展“院壩講政策”活動87場次。2024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72萬畝,整合約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良種繁育、農機具更新等項目。“現在種糧有補貼、遇災有保險,我們村又擴種了50畝油菜。”明安村黨支部書記肖仁俊說。
技術賦能助發展,服務群眾促增收。全鄉構建“專家工作站+鄉土人才庫”技術服務體系,邀請縣級農技專家與50余名鄉村兩級農技人員、“土專家”“田秀才”結對,在13個村(社區)設立“春耕診所”服務點。新開村黨支部書記康正榮帶領村民發展200畝箭葉淫羊藿,縣林業局專家從選地與整地、繁殖方法、田間水分管理到施肥與營養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開展全程指導。“今年種植畝產好,價位高,還有補貼,我要繼續發動群眾參與進來,促進增收”康正榮指著地裡成片的箭葉淫羊藿介紹。
全鏈融合強產業,暢通城鄉雙循環。立足“前河冷水魚”“構樹生態豬”兩大特色標志產品,創新“網絡快銷+冷鏈直供”模式。冷水魚養殖基地通過“航空+高鐵”冷鏈物流,實現24小時直達北上廣深,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養殖大戶王守令的直播間裡,生態豬肉、黑標臘肉等產品日均成交2萬余元。“我們正在探索產銷一體化模式,為農產品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高速通道”,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無縫對接,讓優質農產品以更新鮮的姿態、更合理的價格走進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鄉黨委專職副書記施令透露。(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