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全市經濟比重超六成 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九成以上
重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2月20日,位於兩江新區的民營企業重慶至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推進智能化改造。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重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發動機”。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重慶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賦予重慶新使命新定位。重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這一年,重慶民營企業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作出重要貢獻。
這一年,重慶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822.61億元,同比增長6.2%,分別高於全市、全國GDP增速0.5個、1.2個百分點,佔全市經濟比重61.6%、較2023年提高2.2個百分點。
重慶民營經濟,底氣十足,未來可期。
量質齊升,發展態勢良好
2025年央視春晚,重慶狠狠地“火”了一把。
近800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問界M9,通過智能編程和精准控制,智慧燈光系統組合變幻出超過100種配色和圖形,充分展現了重慶向新前行的活力和構建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力。
問界M9,來自重慶的代表性民企——賽力斯。這樣一場復雜的燈光秀,賽力斯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科技創新。
為了解決效果視頻的快速轉換問題,賽力斯技術團隊開發了智能燈光編排系統。該系統採用先進的Al圖像識別技術,能夠精准分析並實時識別效果視頻中的所有車輛位置、姿態及不同的燈光狀態等關鍵信息,通過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算法的加持,實現對車輛細節的全面捕捉,進行精細的時間切片處理與精確的光色提取。
事實上,正是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2024年,問界M9才得以實現連續9個月穩居中國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銷冠,總銷量達15.1萬台,打破BBA(奔馳、寶馬、奧迪)對豪華車市場的長期壟斷格局。
賽力斯,是重慶民營企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典范。而這樣的成功案例和精彩故事,還有很多——
馬上消費金融、智翔金泰等民營企業推出“天鏡”金融大模型、“賽立奇”等重大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涌現出原倫生物、北侖科技等一批校企科研成果轉化典型案例,單個轉化金額最高達2.8億元﹔
全市“2024民企科技創新指數100強”中,企業研發費用總額較上年增長25.81%,研發投入強度平均為3.99%,“雙倍增”行動帶動新入庫科技型企業11296家、新評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3295家。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有效期內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8042家,同比增長16.72%,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91%﹔民營科技型企業累計達69503家,同比增長19.27%,佔全市科技型企業99.55%。
不僅有質的大幅提升,還有量的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1%,分別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同期全國民間投資高10個、8個、8.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個百分點﹔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5.9%。
從民營經營主體看,2024年,全市新增民營經營主體50.79萬戶,累計達到367.3萬戶、同比增長1.73%,佔全市經營主體總數97.82%。當年,全市民營企業新設14.84萬戶,累計達到114.56萬戶、同比增長2.7%,佔企業總量95.95%。
“整體而言,重慶民營經濟正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重慶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詹懿分析。
積極“走出去”,出口同比增長7.8%
積極“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2024年重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另一顯著特征。
去年,來自永川的民營企業——重慶石筍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筍山公司),往東南亞和非洲市場出口了10個集裝箱貨櫃的茶葉,銷售額逾2000萬元。而此前多年,這家民企的銷售額一直徘徊在1000萬元左右。
走出去的意義,還不止於擴大銷量。石筍山公司負責人蔡麗介紹,國內市場經過多年轉型升級,產品逐步邁入高端化,與之伴生的中低端產品滯銷,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以茶葉為例,“永川秀芽”集體品牌逐漸唱響,高端貨的單價甚至高達每公斤數千元。高端茶葉售價高但產量有限,而數量更大的中低端茶葉因為國內市場銷售不暢,常常被棄採。產品結構上的冷熱不均,讓石筍山公司業績增長乏力。
另一方面,因飲茶習慣不同,不少國外企業將茶葉進行二次加工,制成多種茶產品,有效提高了茶葉的綜合利用效率。這樣的國內國際市場互補,正好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商機。“今年,我們將理順出口貿易的渠道,降本增效,海外銷量有望進一步增長。”蔡麗說。
和石筍山公司的出口貿易不同,重慶美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美迪)“走出去”的路數,是對外投資。目前,這家民企在越南胡志明和泰國曼谷,都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家居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據了解,東南亞的工人月均工資折合人民幣在2500元左右,“綜合算下來具有一定成本優勢。”重慶美迪負責人胡海說。
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越來越多的重慶民企,正邁步“走出去”。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有進出口實績民營企業4122家、同比增長11.95%﹔進出口總額3233.7億元,分別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8個、0.5個百分點,佔全市比重45.2%。
從進出口規模看,2024年,重慶民營企業出口2386.6億元,同比增長7.8%,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13.96個、1.6個百分點。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2.61%,佔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81.3%。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9.1%、摩托車出口增長28.34%。
超大規模市場,帶來更多機遇
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民營經濟對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
從吸納就業看,2024年,重慶民營經濟吸納城鎮新增就業64.84萬人,佔城鎮新增就業總量90.2%﹔從促進鄉村振興看,全市累計11178家民營企業對接5919個村,實施興村項目13146個,投資總額629.95億元,捐款捐物26.91億元。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提出,重慶要“打造內陸地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高地”。對此,詹懿認為,“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重慶機遇與挑戰並存。”
就機遇而言,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指出,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社會生產力將不斷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將穩步提高,改革開放將進一步全面深化,特別是教育科技事業快速發展,人才隊伍和勞動力資源數量龐大、素質優良,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配套完善,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巨大,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機遇、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就挑戰而言,一方面,重慶民營經濟在總量和規模上與東部沿海省份還有較大差距。比如,重慶大型民營企業數量不多,重慶僅有9家企業上榜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而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分別有106家、89家、50家、50家。
另一方面,重慶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數量不多。比如,重慶9家上榜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中,龍湖集團以1807.37億元營收排名第39位,還缺乏創新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產業示范帶動作用大的生態主導型企業。
認識差距,找准問題,精准施策。拓展民營經濟發展新空間,接下來,重慶會有諸多“大動作”。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助企惠企政策上,重慶將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實行配氣價格優惠﹔構建物流集散網絡,助力物流降本增效﹔推動優質民營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
重大項目往往能發揮牽引作用,拓展民間投資增量空間。這方面,重慶將搭建全市統一的民間投資項目推介平台,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項目﹔開展“龍頭引領”行動,探索經營主體“大帶小、強帶弱、互相幫”有效路徑。
在鼓勵民企創新方面,重慶將強化“一企一策”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領航型民營企業集團﹔支持民企“走出去”方面,重慶將支持重點民營電子企業爭取訂單,培育壯大民營外貿主體,建設出海“一站式”服務全生態鏈應用平台。
民營經濟的發展,有賴於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此,重慶將加快民營經濟的地方性法規立法進程﹔加強涉企行政檢查年度計劃管理,探索實施“承諾免檢”﹔構建防范和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完善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投訴閉環管理﹔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不當干預市場行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吳剛)
數讀>>>
2024年重慶民營經濟
●重慶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822.61億元,同比增長6.2%,分別高於全市、全國GDP增速0.5個、1.2個百分點,佔全市經濟比重61.6%、較2023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1%,分別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同期全國民間投資高10個、8個、8.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個百分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