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賞花游如何做足“花”文章
升級花樣 拓展花邊 補強花鏈

二月十六日,重慶園博園的椿寒櫻嬌艷綻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踏春賞花。通訊員 王加喜 攝\視覺重慶
一場春雨,綠了枝頭,粉了枝丫。近來,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梅花、椿寒櫻、玉蘭、油菜花……浪漫綻放,繁花似錦,山城逐漸成了花城,賞花游也漸次拉開大幕,熱度持續攀升。
在“旅游者定義旅游業”時代,重慶賞花游如何才能升級“花樣”、拓展“花邊”、補強“花鏈”,賦能鄉村,激活消費?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作了調查。
賞花游漸次拉開大幕
2月19日上午,記者走進重慶園博園,這裡早已“春色滿園關不住”——櫻花、梅花競相綻放,美不勝收,置身其中,猶如行走在詩畫中。
園內,游人如織,或打卡拍照,或遛娃逗樂,或休閑健身……一派興盛繁榮之景。“我們每年春天必來這裡拍照打卡,看到這麼美的花兒,心情很愉悅。”市民張阿姨領著一幫閨蜜,不停地在花樹邊擺造型,拍照、拍視頻,爽朗的笑聲、喝彩聲,讓春日麗景中的園林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花“繪”春光,不止重慶園博園。在重慶南山植物園、彩雲湖國家濕地公園、照母山森林公園、鴻恩寺森林公園、忠縣白公生態文化公園、南川區大觀鎮梅華園等地,同樣也已花開成海,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市民游客前往賞花探春。
來自多家OTA(在線旅行社)平台數據顯示,自元宵節以來,各大平台已出現第一波預訂春游產品的高峰。在諸多踏青玩法中,賞花游最受歡迎,相關景區門票的訂單量同比增長逾40%,賞花游已漸次拉開大幕。
接下來,隨著我市各區縣的油菜花、桃花、梨花、李花等農旅結合的鄉村賞花游“上架”,花經濟將進一步釋放出澎湃活力。
消費向新,大數據為市場“畫像”
受制於天氣、花期、營銷等諸多因素影響的賞花游,如何才能避免“曇花一現”,實現需求與供給的雙向奔赴,推動景區提質增效、鄉村促民增收呢?
多家OTA平台為賞花游進行了大數據“畫像”:
在客群方面,途牛數據顯示,女性游客是賞花游的消費主導,出游人次佔比接近61%。年齡上看,26歲到35歲的中青年游客,以及55歲以上的“銀發族”是賞花游的主力。
在花的種類方面,去哪兒數據顯示,油菜花、櫻花、桃花、李花等花海面積較大、更易出片的賞花目的地,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度更高。
在玩法方面,攜程數據顯示,擁有新場景、新消費、新業態的賞花游目的地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如,“賞花+美食”“賞花+體育”“賞花+音樂”“賞花+潮玩”等融合產品,以及附加著研學、露營、夜經濟等新模式。
此外,“國風賞花”“尋寶小眾花”等也開始成為年輕人賞花的新趨勢,相關筆記攻略在大眾點評等“種草”型平台上熱度攀升。
“如今隨著飛機、高鐵、高速路等交通網絡的便捷化,旅游流速已變得更遠、更快、更自由,再加上賞花游往往又疊加著性價比超高的錯峰游,因此‘錯過一片花海,可能就是一腳油’的事情。”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文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教授稱。
“花開不敗”,要有新業態、深體驗、數字化
賞花游具有潮汐特征。那麼,在新消費趨勢下,賞花游目的地如何向新而動,實現“花開不敗”呢?業內人士建言,要升級“花樣”、拓展“花邊”、補強“花鏈”。
“促進賞花游提質增效,首先要升級新玩法,通過跨界融合、協同創新,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玩得更盡興。”重慶朗薩航空產業集團董事長徐小龍深有感觸地說。
這段時間來,隨著兩江新區明月湖的美人梅、叢生紅梅等多個品種的梅花陸續盛開,並匯聚成2萬平方米的花海,從空中俯瞰,十分壯觀。朗薩航空隨即開辟出“開往春天的飛機”航線,讓賞花經濟疊加起低空經濟。
該航線從兩江新區龍興通用機場起飛,全程30分鐘,可將明月湖、龍盛新城風光盡收眼底,沿途還能欣賞到賽力斯超級工廠和龍興足球場。
“該航線推出后,生意非常火爆,我們盡管投用了10多架飛機(雙座和四座),但在高峰時,游客仍需排隊。”徐小龍說。
除了業態創新,在羅茲柏看來,賞花游還需在深度體驗上下功夫。他稱,當前,我國的旅游消費正從觀光向度假、體驗全面升級,游客旅游方式逐漸向休閑、度假、參賽、康養等多目的綜合性活動轉變,旅游過程中的跨業態、多場景消費特征愈發顯著。借花“圈粉”,需要進一步圍繞“可游可賞、可聽可看、可品可嘗”,著力拓展“賞花+”全產業鏈,把融合文章往深裡做,用全領域、多角度、深層次的“花花世界”,為游客提供深度的體驗,進而激發消費潛能。
“當前,文旅消費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做強賞花游,還需要擁抱數字化。”攜程集團區域政務總經理張大偉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的國民旅游狀況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出游目的地選擇從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而言,以線上渠道為主,總體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其中,短視頻平台位居第一,佔比69.3%﹔網絡社群平台位居第二,佔比59.7%﹔親朋好友推薦位於第三,佔比51.1%﹔景區(目的地)官方網站、在線旅游服務商排名第四、第五,佔比分別為47.6%和34.6%。數字技術正激發著年輕人的文旅消費熱情。
“這幾年來,在短視頻和其他新媒體的助推下,通過網絡‘蝴蝶效應’,產生了不少網紅目的地,掀起現象級消費。這也為賞花游目的地建設帶來啟示,要強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塑造品牌IP,進而使‘美麗顏值’變為‘經濟產值’。”張大偉說。(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韓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