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江津區:健全“四雙”黨員作用發揮機制 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年02月25日15:11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近年來,重慶市江津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用改革精神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健全“四雙”黨員作用發揮機制,引導黨員干部在立足本職崗位的基礎上,帶頭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在職黨員“雙報到” 強健社區治理“主心骨”

“今天給大家分享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注意事項,大家一定要認真聽。心血管疾病的常見信號是經常感到心慌、胸悶,勞累時感到心前區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疼痛,晚上睡覺胸憋難受,不能平躺……”近日,江津區幾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報到”黨員何桂吉為通泰門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健康知識普及。作為一名中醫,他還和其他黨員醫生組成義診醫療團隊,為居住地所在小區居民提供就醫指導、飲食建議等服務。

在重慶市江津區,越來越多的在職黨員發揮專業特長,利用下班或周末的時間參與社區治理,為群眾解決了很多“煩心事”。

據了解, 江津區依托全市“紅岩先鋒智慧黨務”應用,組織1.2萬名在職黨員到所在社區和居住地區小區“雙報到”,2024年以來已開展志願服務活動4.8萬余人次,幫助解決問題3400余個。

“我們社區成立了一支在職黨員紅岩先鋒服務隊,現在凡事黨員跑在前頭,群眾積極參與。在職黨員‘雙報到’為社區治理工作減了不少負擔。”江津區聖泉街道滸溪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江津區分級建立街道(鎮)—社區—網格在職黨員三級“紅岩先鋒”服務隊363支,設立隊長、副隊長974名,服務隊全面協助社區開展基層治理各項工作。

如何調動在職黨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八小時之外”做好居民走訪、志願服務等工作,成為社區精細化治理的“主心骨”?

江津完善機關企事業單位“雙報到”考核辦法,建立社區黨組織、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雙向互動機制。實行“正負清單”管理,對工作表現積極、作用發揮好等的黨員列入“正面清單”,對不起帶頭表率作用、不支持社區工作等的黨員列入“負面清單”,作為干部選用、職務(級)晉升、考核評優、民主評議黨員等方面的重要依據。積極選樹宣傳先進典型,2024年全區表揚在職黨員“雙報到”先進個人24名,營造學典型、爭先進的良好氛圍。

無職黨員“雙聯系” 辦好服務群眾“暖心事”

“去年我們聯合社經營的民宿在食品、快消品等原材料方面碰到了難題,當時正值旅游旺季,我們急得團團轉。還好劉華勝主動聯系我們,既當管理者,又當搬運工和司機,幫我們一起解決了原材料供應問題,為我們節約了不少成本,聯系我的這個黨員,絕對稱職!”江津四面山鎮金山農庄的業主高開華說起他的黨員聯系戶劉華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這樣感人的事情不止一件。據了解,江津有黨員聯系戶10125戶,累計走訪聯系群眾104萬人次,協調解決問題困難3000余個,推選128人作為村(社區)后備力量培養。

“我們深化黨員聯系戶制度,推動無職黨員聯系群眾、聯系老弱病殘黨員,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注重把黨性觀念強、經濟基礎好、威信比較高等黨員骨干作為黨員聯系戶,按照‘就近就地、雙向選擇、能力分類’原則,每個黨員聯系戶確定5—10戶群眾、1名老弱病殘黨員作為聯系對象,健全完善‘村(社區)黨支部(總支、黨委)—網格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三級組織體系,實現服務聯系網絡全覆蓋。”重慶市江津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推動與群眾、老弱病殘黨員溝通常態化,江津區建立“三聯系、四必到、五到位”工作機制,黨員聯系戶每月至少與所聯系對象聯系一次以上,推動黨員做到上門走訪聯系、電話微信聯系、集中座談聯系“三聯系”,有代辦事項必到、有重點工作必到、有矛盾糾紛必到、有重大變故必到“四必到”,政策宣傳到位、民情走訪到位、致富幫扶到位、文明引導到位、精准服務到位“五到位”。

退休黨員“雙引領” 繪就干事創業“同心圓”

在江津區白沙鎮東華街朝天咀社區,每月15日、30日前后,總有一場特別的聚會——紅色驛站群眾服務接待日,它像是離退休老黨員與群眾之間默契的約定。這裡是江津打造“帥鄉銀輝—老干部黨員正能量工作室”的縮影,見証著老黨員退休不減擔當的覺悟。

退休黨員的故事在工作室之外同樣精彩,有發揮自己專長用快板宣講的,有下沉網格調節矛盾糾紛的……去年以來,老黨員同志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思想道德、法治安全等專題講座118場﹔發布老同志征文、詩歌等作品450余篇,吸引30多萬網友點贊﹔為全區發展獻策256條﹔近500名老同志參與“產業幫扶、技術造血”行動。

“退休黨員‘雙引領’是指發揮老黨員作用,讓他們既做思想上的引領者,更做行動上的引領者。我們創新實施‘津秋’行動,建立新退休干部榮譽退休制度﹔結合退休老黨員的專業特長,組建一個69人的‘津秋銀發人才智庫’,按法律咨詢、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等類別建立人才檔案﹔打造志願服務‘時間銀行’江津模式,按照‘以行儲幣、以幣換物’模式,將老同志參與志願服務的時間以虛擬貨幣‘津秋幣’的形式存儲進個人‘津秋存折’,‘津秋幣’可按照本人意願進行物品或服務兌換,激發他們的服務熱情。”江津區老干部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流動黨員“雙促進” 架起兩地發展“連心橋”

“富穎,這個月的學習資料我已經給你寄出來了。作為黨員,資料裡面的新思想、新觀點要多多了解喲。”江津區支坪鎮津坪社區網格黨小組長袁亞民正在打電話聯系其負責的流動黨員,“我們建立了一對一聯系流動黨員工作機制,定期為流動黨員寄送學習資料,堅持月度送學、季度聯系、年度研判。

“一個人在外漂泊,隻要點開支部交流群,就感覺很溫暖,在外面奮斗就更有動力了。”流動黨員焦富穎歸屬感滿滿。

“我們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推動流動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家鄉振興、促進他鄉發展,實現‘一面旗幟兩地紅’。我們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雙找”活動,全面摸排出流動黨員,組建流動黨員黨支部15個,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301個。定期開展流動黨員家庭生活情況摸排,及時將家庭困難人員納入黨內關愛幫扶名單,為其留守父母子女提供幫繳社保醫保、上門體檢等暖心服務。”江津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以來,江津區已為流入黨員過“政治生日”285場,組織371名流入黨員到聶帥陳列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參加黨性教育,已幫助流動黨員解決工作生活難題875個﹔組織返鄉黨員交流座談356場次,收集返鄉黨員意見建議260條,吸引86名流動黨員返鄉創業,2名在北京的流動黨員趙宗福、劉孔明同志分別獲評“最美在京流動黨員”“最美在京優秀企業家”稱號。(通訊員 劉洋)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