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授信超2000億元 清償賬款超1140萬元
重慶9億條信用數據讓企業得實惠

●截至目前,重慶上線“渝悅·信用”應用形成11個大類、4971項的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目錄體系,歸集注冊登記、生產經營、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信用數據超9億條
●全市信用體系建設覆蓋6類主體共195項指標,覆蓋122萬戶企業、250萬戶個體工商戶、100萬個自然人、2.1萬個社會組織、2.3萬個事業單位
●重慶51個市級部門在行政審批、招標投標、政府採購、政府資金補助等290個事項中開展信用獎懲,累計實施信用激勵超50萬次、信用懲戒超28萬次
信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一旦受損,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前段時間,四川宸銘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宸銘城市)重慶分公司負責人楊明宇非常焦慮:近期企業有參與招投標的機會,但去年9月被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給予行政處罰。
眼見公示期滿,怎麼辦?楊明宇向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提出了信用修復的申請。“這家企業注冊地在四川省遂寧市,跨省信用修復程序復雜、耗時較長。”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爭取時間,他們迅速協調遂寧市市場監管局共同梳理跨區域信用修復流程,安排專人“一對一”指導企業完善資料,當日便出具《准予信用修復決定書》,快速完成信用修復。
這個案例,是“信用重慶”精細化賦能企業發展的生動縮影。據了解,我市上線的“渝悅·信用”應用已歸集注冊登記、生產經營、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信用數據超9億條。
如何讓海量的信用數據賦能企業發展,讓企業得實惠、強信心、增底氣?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企業信用修復服務
幫助企業修復信用1.8萬余次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良好的信用可讓企業“一路暢行”,不良的信用記錄則會讓企業發展寸步難行。
“企業失信后,企業的招投標和銀行貸款等都會受到限制,會形成‘失信、無法修復、繼續失信’的惡性循環。”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任彭靜曾說。
瞄准這一痛點,近年來,重慶依托全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在“渝快辦”上線企業信用修復等“一件事”服務,建成行政處罰、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異常經營名錄等三大類信息的統一線上修復入口,創新開展信用修復智能短信提醒服務,引導企業及時改善自身信用狀況。
比如,重慶金美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曾在經營中因信用問題遇到困難,情急之下向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求助。
“我們迅速行動、加班督辦,成功在投標前實現信用修復、完善競標資質。”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在線通過“經營異常名錄管理系統”進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修復模塊遞交材料進行審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即可“一鍵申請”,實現企業信用修復“零跑腿”。
目前,全市累計完成信用修復1.8萬余次,平均辦理時間1.5個工作日,信用修復及時率達100%。
除了幫助企業完善信用修復,重慶還持續提升政府信用。比如,依托“信用中國(重慶)”網站、“互聯網+督查”平台及12345政務服務熱線、“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等渠道,受理、歸集全市涉及政府部門違約失信投訴。
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動18個事件在線處置,推動清償賬款(達成和解協議)超過1140萬元。
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重慶站)
助經營主體融資授信超2000億
“你看,這裡總共有400頭豬,比3個月前多出100頭,預計賣完可多賺六七萬元。”去年8月,雲陽縣棲霞鎮福星村養殖戶董昌友憧憬著收入大幅增加。董昌友能多養這100多頭豬,多虧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重慶站)授信的一筆12萬元貸款。
“沒想到這麼容易!”董昌友回憶,此前情況可大不相同。養豬十余年,但養殖規模一直難以突破,“資金壓力大,想去找銀行借,但缺乏抵押物,多次被拒。”
2023年5月,市發展改革委與建行重慶市分行創新推出全國首個省級發改系統與銀行系統深度融跨純線上信貸產品——“裕農快貸-信易貸”,並在雲陽率先落地試點,為董昌友破解了難題。據了解,“裕農快貸-信易貸”全面對接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重慶站),可為農戶繪制“信用畫像”,並自動進行信用評估、確定授信額度、發放貸款,從申請到入賬僅需5分鐘。
“目前,我們正引導農行重慶市分行、重慶農商行等銀行開發類似的涉農信用融資產品,在20個區縣開展‘三農’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堅平說,目前,全市已歸集涉農信用信息超9700萬條,為試點區域內超10萬家農業企業、超3萬家農村專業合作社、超192萬個農戶建立涉農信用檔案,實現涉農融資“降利率、降門檻、減時間、減材料、增額度”。
解決涉農市場主體的資金難題,只是重慶借助“信易貸”模式助力企業融資的冰山一角。當前,重慶上線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重慶站)為全市71家中資商業銀行集中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超5000萬次,通過以“信”換“貸”,累計發布融資訂單超2.4萬筆,助力經營主體融資授信超2000億元。
信用告知承諾制度
辦理告知承諾事項超80萬件
前段時間,重慶某冷鏈物流公司想要參與重慶某乳業公司運輸業務招標,但不具備貨物專用運輸(罐式)條件的資質。
“按照以往程序申請,差不多要10天,時間來不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公司人員來到渝北區行政服務中心詢問。
“沒想到因為企業信用較好,服務中心立即啟動告知承諾程序,當天就辦好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順利中標乳業公司業務。
信用告知承諾是個啥?市發展改革委信用處處長黃婭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針對“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高、獲取難度大的証明事項”,以及“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和有效防范風險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以信用承諾替代証明材料或審批要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信用告知承諾制度的高效應用,不僅為企業拓展業務,還帶來“真金白銀”。
比如,巴南創新政策兌現方式,將信用承諾嵌入政策申報,依托“巴巴實”企業服務雲平台,累計為2929家企業兌付資金超8242萬元。
重慶通過實施“先信任、后監管”的告知承諾制,讓守信企業享受便利服務,全市160余個事項適用告知承諾制。
此外,重慶還將告知承諾系統嵌入“渝快辦”,在不增加市場主體負擔的情況下,實現自動觸發辦理、自動信用歸檔、自動推送核查結果等,累計辦理告知承諾事項超80萬件,平均辦件時長壓縮80%以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