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區15年,他用心架起一座警民“連心橋”

陳楊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巴南區公安分局供圖
在重慶巴南區,有這樣一名民警,15年來,從威風凜凜的特警隊員到心細如塵的社區民警,他深耕社區、心系百姓,用“一軸四輪”工作法在轄區架起一座“忠誠、為民、務實、清廉”的警民“連心橋”。他就是魚洞派出所化龍橋社區民警陳楊。
化龍橋社區位於巴南區魚洞街道老城區中心地段,社區道路錯綜交織,新舊小區層巒疊嶂,15年來,陳楊憑著一雙“鐵腳板”走遍大街小巷、走入千家萬戶,用腳步丈量著轄區每一處平安,用忠誠守護著轄區每一戶安全。
“陌生來電多防范、資金轉移留心眼.....”這裡是化龍橋社區警務室組織開展的“‘魚’你有話說”品牌課堂暨社區警校課堂現場,陳楊和警務室民輔警們正會同社區工作人員通過順口溜、打快板的形式,為曾被騙的10余名特邀群眾上演一堂生動形象、別開生面的反詐宣講課。下課后,現場群眾還可前往化龍橋警務室近期挂牌的“反詐工作站”和新建的“反詐喚醒室”,開展主題為“全民反詐,‘魚’你同行”的沉浸式、喚醒式體驗,幫助被騙群眾從被動勸阻到主動覺醒。
在2023年清廉公安建設中,陳楊精心推出社區清廉警務公約,特別是創新提出將民意調查項目納入派出所數字賦廉平台暨“雲督”微信小程序設計范疇,在小程序的研發設計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截至目前,群眾參與小程序民意調查26686人,滿意度為99.8%,收到群眾意見41條,均逐一完成整改。
“民聲反映民意,民意連著民心,民心牽動著整個社會的平安穩定。作為社區民警,就得“泡”在社區裡,聽民意、察民情,這樣社區工作才能做到百姓心坎上。”陳楊用一句朴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名社區民警的堅守和責任。
矛盾糾紛是社區平安建設的“晴雨表”和“預警器”。作為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中的警務區中心警務站,陳楊在派出所已建立“4+N”聯調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組建由警務室民輔警、社區干部、網格員、法律志願者等構成的社區調解“前哨”隊伍,建立“‘化成’警務調解”室,真正將派出所調解工作進一步“前置”,實現“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社區”的目標。
2023年,陳楊以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和清廉公安建設為契機,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責定位,聯合社區居委會大力踐行“警力有限、民力無群”理念,廣泛發動社區群防群治力量,逐步形成一支由社區黨員干部、網格員、物業保安、樓棟長、商戶、治安積極分子組成的30余人的志願服務隊伍。
“晚上吃完飯出來遛彎兒,經常能看到民警帶著穿紅馬甲的義警隊員在巡邏,心裡就覺得特別踏實和安全。”化龍橋社區居民彭女士邊說邊向正在巡邏的“大愛化橋義警”隊員豎起了大拇指。
“在解決群眾的問題或困難時,有時只是缺少一座有效溝通的橋梁,我願意成為他們的‘連心橋’。”如今,這位帶著特警風採的社區守護者,通過大膽探索實踐,化龍橋社區警務室初步具備了“一隊一校兩站三室”功能架構(即:“大愛化橋”義警隊、反詐工作站、中心警務站、社區警校、反詐喚醒室、“化成”警務調解室、社區警務室),真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架起了一座警民“連心橋”。(陳重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